1月6日下午,南京大学商学院杨德才教授受邀在花津校区会议中心第一报告厅,以“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史透视——对近代以来四次科技产业革命的反思”为主题,为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报告。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张廷龙教授、副院长伍旭中、副院长马长伟教授、部分教师和研究生代表参会。报告由张廷龙主持。

杨德才系统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系列重要论述,深入阐明了新质生产力的深刻内涵。他指出,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关键因素。通过回顾近代以来四次科技产业革命,杨德才总结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特征,明确科技创新是其根本特点。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涵盖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他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意味着将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应用在产业中,推动产业发生变革,创造新的价值。杨德才特别指出,新质生产力的定义不能泛化,只有从量变到质变的技术创新才是新质生产力。

杨德才回顾了中国在近代以来科技产业革命中的表现及其启示。他提出,中国抓住第四次科技产业革命机遇、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在于:一是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真正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二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家心无旁骛地搞创新、谋发展。三是更好发挥政府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准确定位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好而不是更多地发挥政府作用。
专家简介:杨德才,史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现为南京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赵世良讲座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致公党江苏省委副主委、致公党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致公党中央委员。学术兼职主要为: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经济史学会常务理事兼中国现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等。独著、参著著作近20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教育部重大招标课题首席专家,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获得者,并获得南京大学本科生“我最喜爱的老师”荣誉称号。研究方向:中国经济史、新制度经济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