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营造良好浓厚的学术氛围,拓宽经管学子的学术视野,切实提升研究生学术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经济管理学院以建院20周年为契机,以“扬学术之帆,育经管英才”为主题组织开展了学院首届研究生学术活动月系列活动。
本届研究生学术活动月秉承“魅力经管,成长护航”育人理念,采取“大师引领”“朋辈激励”“交流共享”等活动形式,自11月以来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优秀朋辈与研究生同学面对面,通过聚焦学术前沿成果、分享科研经验与职业成长路径,营造思想碰撞、学术争鸣的良好氛围,推动学院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高度重视,精心策划,做好学术活动月宣传动员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学术活动月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讨论工作分工和进展,保证每项工作落实落细。为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学院制作了海报、展架,积极组织院研究生会骨干参与到活动的筹备工作中。
朋辈引领,逐梦前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系列活动
活动一:“学长学姐说”经验分享会
11月1日下午举办研究生“学长学姐说”经验分享会,特邀2024年国家奖学金和“洪银兴”奖学金获得者为学弟学妹们作经验分享。学长学姐从自身经历出发,围绕专业课学习经验、文献阅读方法、论文写作技巧、竞赛选题原则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分享。通过分享会,同学们对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更完善的规划,明确了奋斗目标,端正了学习态度,与会同学们纷纷表示将以学长学姐为榜样,努力学习,砥砺前行。
活动二:职业生涯规划主题讲座
11月15日下午成功举办“规划未来,成就梦想”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主题讲座。我校MBA校友、高级经济师、高级行政管理师朱华从“找准定位,早做规划”和“制定计划,付诸行动”两个方面,以“人岗匹配”为核心概念,鼓励同学们客观分析自身核心潜能,保持开放心态与不确定性共舞,通过奋斗和拼搏实现梦想。此次讲座加深了研究生同学对自身专业的认知,更增强了规划未来、实现职业理想的信心与能力。
协同资源,周密安排,举办名师名家学术论坛
活动一:美国犹他谷大学商学院助理院长Tom Macdonald教授做客学术论坛
11月17日上午,学院邀请美国犹他谷大学商学院助理院长Tom Macdonald教授与师生开展主题为“Using the Local Community to Help Out the Entrepreneurship”的交流活动,本次交流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创业项目以及校企合作等议题展开。Tom Macdonald教授介绍了犹他谷大学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的有关举措,并就创业政策、创业素养、创业氛围及企业家精神培育等做了交流。
活动二:美国犹他谷大学商学院金融科技系主任Rachel BI副教授做客学术论坛
11月17日上午,美国犹他谷大学商学院金融科技系主任Rachel BI副教授作主题为“AI in Financial Planning”的学术报告,报告围绕人工智能(AI)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及其对未来金融业态的深远影响等内容展开。Rachel BI副教授分享了所在学院与业界合作伙伴共同开发的基于AI技术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介绍了金融科技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与挑战。她强调,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机构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金融科技领域教学研究不断向前发展。
活动三:安徽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张治栋教授做客学术论坛
12月1日下午,安徽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主编张治栋教授做客学术论坛,以“如何更好撰写发表学术期刊论文”为主题与研究生们分享交流。张治栋教授结合生动实例,从学术性、理论性和思想性三个关键维度,详细阐释了学术研究的“三维空间”理论,着重强调问题意识与创新思维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会上,与会研究生与张治栋教授进行了热烈交流和讨论,鼓励同学们要多关注学科交叉领域,用严谨的态度做科研,在学术写作中追求卓越。
活动四: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宝君教授做客学术论坛
12月7日上午,教育部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宝君教授以“人工智能赋能管理学交叉研究探索:以金融科技系列研究为例”为主题作学术讲座,并和研究生们进行交流。马宝君教授分享了自己追逐科研理想的人生思考和自己在金融科技领域的研究经历,勉励与会同学在学术道路上要秉持探索信念,敢于面对挫折,勇攀科研高峰。他强调,在金融科技研究领域,一场以人工智能管理为核心的学术交叉探索正掀起新的热潮,人工智能管理成果有望助力金融行业在人工智能时代实现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他鼓励同学们以此次学术交流为契机,主动跟进人工智能与金融科技深度融合等学术前沿。
本届研究生学术活动月系列活动通过“学术报告+成果展示+互动交流”等形式,吸引了600余人次研究生同学的积极参与,展现了经管研究生勇于探索创新、不断突破自我的良好精神风貌,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下一步,经管学院将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构建“德、知、行”并举的研究生人才培养格局,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