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首页】

学院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南开大学安虎森教授来我院讲学

日期:2015-11-04    预审:刘胡海    点击:

10月29日到31日,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区域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研究与产业经济学领域著名学者,安虎森老师来到经济管理学院,为我院2014、2015级理论经济学硕士研究生以及经济系青年教师,举行了“经济学研究空间的基本方法与核心问题”的学术讲座。

在讲座中,安虎森教授首先分析了主流经济学对空间问题研究的忽视及其存在的核心问题,然后以南北部两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关系为例子,指出了得出本地市场效应、生活成本效应和市场拥挤效应对市场的集聚力和分散力的作用,引出了以运输成本为核心的关于区域概念以及块状特性的相关内容。揭示了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是要素转移及其带来的经济活动布局的变化,并以块状经济的战斧图解释了经济现象的路径依赖特征。

   之后安虎森教授又从宏观上介绍了经济学研究空间问题的整个研究框架与研究内容,他认为目前经济学研究空间问题有三类主流的分析框架:以Henderson为代表的城市经济学、以Krugman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以及目前新兴的以Rossi-hansburg为代表的空间发展理论。安虎森教授分别介绍了国内外经济学研究空间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其中,国外的研究主要源于杜能有关农业利用区位的经典分析,后来韦伯的工业区位论、霍特林的企业间空间竞争理论以及普雷德、克里斯泰勒、廖什等经济学者的继承发展创新,使得新经济地理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国内研究则起步较晚,为了研究和解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区域性经济问题,我国经济学关于空间问题的研究逐渐形成和完善起来。

最后,安虎森老师又以自己的学术成果为例,介绍了经济增长模式与路径选择问题。他通过假设我国东西部地区的自由度、比较优势、市场规模等区位要素对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影响,在严谨的经济逻辑基础上,通过经济指标的设定与经济模型的建立,熟练地计算出了我国工业化程度极低的西部地区想要实现工业化起飞的最低市场规模临界值与东西部地区贸易自由度和比较优势之间的定量关系。最终得出应该实施差别化的经济政策的结论。为大家展示了新经济地理学在区域经济分析与区域政策制定过程中独特的数学化分析模式。

经过安老师对空间原理及相关概念、模型深入浅出、细致认真的讲学,我院青年教师与广大硕士研究生们普遍反应受益匪浅,同时大大激发了大家进一步探究经济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