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胡文玲高考第一志愿填报的就是学校经济学专业,但无奈地被调剂到了与之毫无关联的地理专业,当入学某次班会得知可以调剂专业时,胡文玲心头一热,眼泪夺眶而出,似乎感觉是老天给了她一次弥补高考、掌握未来职业方向的机会。因为不知道转专业到底有多难,也不知道考试的范围,胡文玲只能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准备,一有时间就抱着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到图书馆一点一点地自学,因为坐着学习的时间太长,她得了腰肌劳损,腰部经常有剧烈的刺痛感,只能默默忍受与坚持,回想起来,那段时间真的是刻骨铭心。功夫不负有心人,胡文玲成功转入了经济学。来到新专业后,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内心平静,勤勤恳恳。大一结束后,胡文玲的专业成绩和综合测评成绩分别位列班级第一和第二,她似乎看见了自己学习经济学的潜质,内心也变得更加自信。大二时,胡文玲更加注重每门学科的学习方法,并逐渐接触专业论文,同时,在这一年,她决定了毕业之后继续读研,并且朝着保研的目标努力。大三时,专业课的数量和难度都有所上升,她开始跟着指导老师实地调研,每个周末提着电脑早早来到图书馆看文献、写论文改论文,准备学科竞赛、刷六级分数,生活紧张而忙碌,大三结束后,胡文玲如愿争取到保研的机会,认真踏实地准备了一个暑假的保研面试,最终顺利保研到华东师范大学。
胡文玲说自己不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之所以大学四年后能够收获一个比较理想的结果,主要原因源于三方面,一是强大的内驱力和明确的目标、二是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三是总结与反思的习惯。
首先,胡文玲觉得,作为一个成年人,内驱力是达到目标最首要和最重要的一个品质,内驱力的来源有很多,比如内心的热爱,比如对理想生活强烈的渴望,又比如对未来的危机感等等。觉得自己内驱力不足的同学可以试着多思考自己的未来、多想象一下父母的艰辛与不易、多感知社会竞争的残酷、多体会国家对现代青年的希望。配合着内驱力,应该为自己制定明确的目标。在胡文玲看来,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未来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长期目标,毕业之后有个好的去向是中期目标,根据中期和长期的目标,我们可以不断地为自己制定阶段性目标,比如英语四六级上500分、在一个月读一本专业书籍等等,根据这些短期目标,再制定相应的计划,每天睡觉之前我们可以将第二天要完成的任务罗列一下,尤其是周末和节假日,计划好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这样做事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计划最重要的是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条理,让自己的内心更加踏实。
第二,大学期间,我们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对于专业学习,胡文玲认为首先要把握住课堂,老师的引导对于我们宏观把握一门学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后我们要有方法地消化和巩固,比如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要注重前后章节的逻辑联系,可以补充其他版本的教材辅助学习,每学完一部分都要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巩固知识点,提高知识运用能力。此外,要善于多途径学习。在学校,敬文图书馆四楼的阅览室有适合我们经管学院各专业的书籍,我们学院三楼的阅览室有时常更新的期刊杂志,还可以利用知网等网络学习资源,这些资源对于拓展性学习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平时还可以关注一些高质量的微信公众号,以便及时获取相关领域前沿动态,做到与时俱进。
第三,养成总结与反思的习惯,人生,是一个沉淀的过程,不断经历一些事情以后又不断地忘却,留下的就是自己最后拥有的东西。胡文玲说,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沉淀自己的过程,一个不断扬弃,不断超越自己的过程。慢一点、静一点、定一点,给的不是浮华的世界,而是自己的内心一点时间。我们只有时常沉淀与反思,才能知道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才能真正成熟健郎,最后精神成人。
不管我们走到生命的哪一个阶段,都该喜欢那一段时光,完成那段时光里该完成的梦想与职责,顺生而行,不沉迷于过去,亦不狂热地期待未来。面对所有的困难与挑战,胡文玲希望学弟学妹们不要怕、不要停、不要急,需要理性地思考,然后顺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成长是一种经历,成熟是一种阅历。

【经管繁星·2020届优秀毕业生简介】
胡文玲,中共党员,2016级经济学专业,担任经济学专业本科生党支部宣传委员,班级学习委员。曾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国家级二等奖、全国英语阅读大赛国家级三等奖,获朱敬文奖学金,大学四学年均荣获校级一等奖学金和“三好学生标兵”称号。参与本科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论文《政府补贴、资产专用性与农业经营锁定研究》已被《沈阳农业大学学报》录用,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培育项目已成功结项。现已保研至华东师范大学攻读国际贸易学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