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汪彭玥/文 陈玥彤 吴文佩/图)2019年11月30日-12月1日,由中国经济史学会、中国商业史学会商帮史专业委员会、安徽师范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院、徽商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联合举办的“历史·现实·未来:商业发展与长三角一体化学术研讨会”在我校隆重举行。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全国20余所科研院所、高校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安徽师范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周新发参加了开幕式并致辞。本次研讨会得到了《高校社会科学》杂志社、安徽经济日报社、安徽省老字号企业协会、芜湖徽商博物馆的支持。

参会专家从“商帮比较研究”、“商帮发展与治理机制”、“商人与经济社会”、“账簿会计与商业发展”、“商人商业与区域经济”等5个主题进行了研讨。对如何推动徽商、商帮研究进行了诸多思考和建议。

安徽师范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周新发致辞

《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经济研究所高超群研究员致辞

第一场主题报告的主题为“商帮比较研究”,主持人为马陵合教授。

山西大学晋商学院研究所所长、山西省晋商学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创新中心主任刘建生发言,主题《试论清代之合伙股份经营——以晋商为例》

南开大学卞利教授发言,主题《16-19世纪徽商的融资途径和利润出路》

复旦大学朱荫贵教授发言,主题《试论近代上海宁波商人崛起和成功的原因》

《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经济研究所高超群研究员发言,主题《职业团体与关系网络——近代中国企业组织逻辑》

安徽师范大学刘道胜教授发言,主题《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安徽师范大学徽商研究概况》

第二场主题报告的主题为“商帮发展与治理机制”,主持人为李玉教授。

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周建波教授发言,主题《清末明初金融变革:新式银行的发展与山西票号的兴衰》

上海财经大学燕红忠教授发言,主题《明清商帮集团的治理机制及其启示》

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兰日旭教授发言,主题《中国近代股份制企业股权结构分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瞿商教授发言,主题《开放农村集贸市场——中国经济改革的起点》

第三场主题报告的主题为“商人与经济社会”主持人为袁为鹏研究员。

南京大学李玉教授发言,主题《“勿以恶小而为之”——晚清社会欺诈问题刍议》

厦门大学张侃教授发言,主题《清中后期在闽皖籍官员治理台湾的阶段性特点》

安徽师范大学梁仁志教授发言,主题《落日余晖:关于近代徽商的几点反思——兼论徽商研究的再出发》

第四场主题报告的主题为“账簿会计与商业发展”,主持人为刘成虎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袁为鹏发言,主题《从徽商账本看太平天国运动对徽州地区经济与货币使用的影响》

山西大学孟伟教授发言,主题为《徽商汇票与票号汇票——以康熙年间的‘汇票实物’为重点的考察》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宋小明教授发言,主题《程氏染坊查筭账研究——兼及徽州文书的会计史价值》

山西大学刘成虎教授发言,主题《晋商会计制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黄山学院马勇虎教授发言,主题《晚清徽州商号的财务清算和处理——<万铨布号盘簿>研究》

第五场主题报告的主题为“商人、商业与区域经济”,主持人为马长伟副教授。

南昌大学刘杰副教授发言,主题《商业、商人组织与区域市场变迁——近代长江中游商业与市场变迁史研究之回顾与展望》

运城学院贾瑞博士发言,主题《晋商外贸精神与当代启示——以恰克图晋商为例》

安徽师范大学康健副研究员发言,主题《晚清祁门红茶研究的几个问题——以新建文书档案为中心》

安徽师范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院马骥教授主持闭幕式

安徽国际徽商交流协会副会长、安徽经济报社长、总编辑马顺生先生致辞

安徽财经大学新徽商研究中心主任王焕明先生致辞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徽商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陵合教授致辞

12月1日,部分专家在安徽师范大学徽商发展研究院进行了圆桌论坛。论坛主要围绕徽商精神与长三角一体化研究、徽商老字号研究、新时代与新徽商这三个主题进行。各位专家指出,关于徽商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尤其是安徽师范大学有着深厚的研究积淀。但是,时代催促我们在已有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用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服务社会。他们认为,徽商研究再出发正当其时,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将大有可为。座谈中,各位专家还为研究院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历史·现实·未来:商业发展与长三角一体化学术研讨会”的圆满召开不仅彰显了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立足安徽现实、传承徽商精神、培育一流人才、服务江淮大地”的使命,而且顺应了长三角一体化的时代潮流和国家战略。今天站在空间的尺度去审视商业发展、商帮兴衰;透过时间的维度去追寻前人贡献,感受徽商精神,有助于推动新徽商发展,有助于推进安徽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能级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