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至5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经管学院党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全院师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收听收看开幕会直播,深入学习政府工作报告和“两会”精神,并结合学院实际开展交流研讨,凝聚奋进力量。




安徽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负责人、财务会计教职工党支部书记、副教授徐飞: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过去年的发展成绩,明确了2025年发展要求和政策取向,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国家发展的新动能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让我们深受鼓舞、信心百倍。《报告》指出打好政策 “组合拳”,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贸易、环保、监管等政策协同,为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作为一名财经专业的青年教师,我将深入学习领会报告精神,将报告精神融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各环节,为培养高素质财经人才、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芜湖市政协委员、财务管理系副教授汪洋:2025年“两会”明确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作为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师,我将在今后课堂教学中,将“人工智能+经济分析”“绿色金融与双碳战略”等前沿内容融入课堂,联合科大讯飞、奇瑞等企业开设“产业经济案例工坊”,通过“数据建模—商业决策—沙盘推演”实战化教学,培养学生解决产业链堵点的创新能力。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韧性、科创企业融资模式等课题开展攻关,推动“理论智库化、成果政策化”。深化“行走的思政课堂”教育实践,组织学生赴芜湖自贸区、合肥科创走廊开展“产业链创新力调研”,形成小微案例库反哺教学,以教育之力激活基层创新基因。科教兴国,经管有为。扎根经管育英才,服务创新强动能。我将以在课堂与实践的交响中培育更多“懂产业、能创新、有情怀”的新经管人为使命,为国家创新体系提质增效注入源头活水!
校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负责人、 经济学教职工党支部书记、副教授刘树利: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安徽师范大学数字经济专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积极探索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为动力,以扎实学识和熟练业务能力为专业积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国家奖学金获得者、2022级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刘思宇:创新引领新格局,聚焦发展新图景。聆听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我深刻感受到了国家在复杂国内外形势下的战略定力与改革决心。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强提出“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总基调,既体现了对经济韧性的信心,也传递出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政策导向。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相融合,科技成果入民生;从绿色金融到数据要素资产化,从制度型开放到民生保障,每一项议题都需学术研究与政策实践的深度互动。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金融专业研究生,未来,我们亦需探索科技金融工具在支持创新发展中的实践效能,提升专业素养,感悟民生民情,为科技创新、祖国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书写好在高质量发展中平衡效率与公平、创新与稳定的时代课题。
院学生会主席、2022级财务管理专业李子康:我们站在历史交汇点上聆听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深切感受到国家发展与青年使命的同频共振。报告以“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的战略思维,锚定高质量发展核心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的科学预期昭示着知识经济时代对青年学子的深切期许。在数字经济与绿色转型的双重浪潮下,我们既要以“系统思维”解码报告中的产教融合新路径,也要用“躬身实践”回应乡村振兴中的基层人才需求。当报告强调“社会政策要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时,我们更应思考如何将所学所得所长融入自己的社会实践。这份承载着时代重托的纲领性文件,既是我们观察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经纬仪,更是激励青年以专业素养回应“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命题的行动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