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经济管理学院围绕学科振兴不断夯实学科基础工程建设,加强高水平科研成果、有影响力的社会服务项目培育和高能级科研平台建设,科学谋划,扎实推动理论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两大学科振兴。
科学谋划扎实推进学科振兴。本年度学院根据自身学科位势,制定了理论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两大学科振兴计划,明确提出到建校100周年,学科建设水平在师范院校中跻身前十,部分二级学科进入前五。本年度学院加大了交叉学科建设力度,基于新商科新文科建设要求,挂靠学校地理学、数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一级学科博士点申报了“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自主设置交叉学科博士点,依托学院理论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申报了“数字经济与管理”自主设置交叉学科硕士点。本年度学院组织申报了“乡村振兴与产业互联网”省级重点实验室,撰写和论证了理论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学位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的年度合格自评估报告。本年度汪伟忠和徐飞副教授获“江淮名家青年英才”称号,学院获省级及以上人才称号达7人次。
高水平科学研究引领学科振兴。坚持“顶天立地”科研工作方针,不断加强科研工作,科研成果量质齐升。继2021年马陵合教授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本年度余吉祥教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罗昆、陈超、魏晓雪、张慧、叶雷等博士获批国家级基金项目,孔敏博士获批教育部基金项目,两年内学院教师共立项国家基金项目9项,教育部基金项目2项。本年度学院申报各级各类纵向项目26种、129项,其中,厅局级以上124项,省部级以上89项。本年度学院正式出版学术专著3部。截止到2022年12月22日,全院师生共发表论文73篇,其中,被CSSCI收录18篇,SSCI/SCI等收录15篇。本年度学院再获安徽省社科奖2项,余吉祥教授的论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的配置逻辑及其对住房市场的影响》和姚国荣教授的研究报告《推进长三角旅游市场和服务一体化建设研究》,分获二、三等奖,学院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获奖达4项。本年度学院克服疫情影响“请进来”“走出去”,邀请校外知名专家线上线下作学术报告22场,举行25场院内青年学者论坛,“企业家进课堂”近20场,教职工近60余人次参加全国及地方性学术会议18场。
有影响力的社会服务助力学科振兴。本年度学院社会服务扎实推进。新增横向课题10余项,合同总金额160.34万元,连续两年经费超150万元。4项资政报告获省级及以上领导批示或被采纳。伍旭中教授和陈龙博士合作的咨询报告《新阶段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闵继胜教授的调研报告《关于进一步提升我省农业招商引资成效的提案》分别被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致公党安徽省委采纳;学院特聘教授孟捷和陈龙博士合作的“解读二十大”咨询报告《规范和引导资本的要旨是巩固和完善党的领导》被上海市委宣传部(内参)刊发并上报中共中央宣传部,学院特聘教授孙国民和伍旭中教授合作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浙江经验及对安徽省的主要启示》被《安徽省情》2022年12月期采用。
高能级科研平台建设聚焦学科振兴。本年度学院聚焦学科振兴,加大了五大科研平台的能级建设,力争实现省级科研平台和智库的早日突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院、徽商发展研究院、数字经济与产业互联网研究院分别举办了“挖掘和培育芜湖经济发展新动能专题研讨会”“‘交通与近代中国’暨第三届‘商业发展与长三角一体化学术研讨会’”、第三届“安徽师范大学-马来西亚拉曼大学‘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3次。与芜湖市政企机构合作持续深入。长三角一体化研究院获批芜湖市发改委、市国投公司、市创新研究院等课题研究7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获批芜湖市重大招标课题1项,数字经济与产业互联网研究院获批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课题1项,乡村振兴研究院的乡村振兴指数评价系统筹项目扎实推进;数字经济与产业互联网研究院继续与芜湖市供销社合作建设“乡村振兴与产业互联网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院与芜湖市乡村振兴局筹备成立“乡村振兴学院”,徽商发展研究院启动和安徽江南徽商研究院联合成立“徽商研究院”。
回顾2022年,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院科学研究再创佳绩,学科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彰显。展望未来,经济管理学院将继续以实际行动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学院“十四五”规划和两大学科振兴行动计划,推动学科发展实现质的、更大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