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经管学院 郎冬平)为了研究新安江流域乡村居民生活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其提供实践支撑,为当地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系统、科学、创新的参考及决策依据,7月12日至18日,赴新安江流域关于生态补偿对居民可持续生计影响调研团队通过线上调研与线下走访两分队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基层,最终发放826份问卷,为团队暑期社会实践画上完美句号。
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指导老师及成员们穿过蜿蜒的山路,将青春的汗水挥洒在17个乡村的小路上。团队将黄山市新江村作为首站,经板桥村、富文村、莲花村等17个村庄,通过与村民们的贴心交流,大家了解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感受到生态补偿政策带给乡村居民生活的改变和帮助,切实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含义。但同时,成员们发现,随着政府环境保护政策的推进,传统乡村居民生计来源受到挑战,大片土地闲置,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政策本是为了促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但现在却又形成了新的矛盾,如何化解这种矛盾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整个调研过程来看,团队做了充足的前期准备,通过翻阅论文和最新政策资料,把握生态补偿政策的含义和现实依据,并拟定出精准、科学的调研问卷,这成为实地调研取得成功的坚实基础。实践期间,线上分队率先对调研报告做出结构分析,明确线上可实行的部分,在明确分工后将报告撰写提上日程。线下分队在指导老师的全程陪伴下,有条不紊地深入流域沿线的典型村庄,发放了826份问卷,成为后续报告的关键数据来源。调研顺利完成后,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一个事实:国家生态补偿政策和环境保护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靠的不是口号,靠的是基层政府一户户的宣传拜访,是政府和人民间的信任和配合最终促成了新安江流域乡村居民生活的可持续发展。

微光恒久,信念不灭。历经7天的实践调研后,成员们尊敬基层政府不再是因为媒体的报告和宣传,而是因为亲眼见证了他们为农村的改变做出了什么,为环境治理做出了什么。本次暑期社会实践使成员们在多方面取得了成长,培养了大家坚毅的意志,增进了大家深厚的情谊。在青春最灿烂的时候,为乡村振兴献出自己的力量;在理想最坚定的时刻,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