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经管学院 夏婷婷)“大雪封山,天地一片洁白,在草屋堂,温一壶米酒,火炉燃起,静看窗外雪花纷飞……”陶渊明后裔、省非遗横望山米酒传承人陶身友描绘的一幅画面,也是他所向往的“至性”生活。

为深入了解横望山米酒,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赴安徽马鞍山、淮南及铜陵三地“微经济·微人物”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队马鞍山分队于7月17日前往南京大学和江南大学产学研基地:横望山米酒非遗手工酿造工坊,与横望山米酒传承人陶身友先生面谈,受到了陶身友先生的热情接待。

横望山米酒,起源于东晋。时至今日,它属“安徽老字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乡村手工特色产品,享有“江南极品米酒”的美誉。横望山米酒古法酿造,用材讲究,采用优质糯米和山泉水,口感绵厚、鲜美,营养极其丰富。是国内十分罕见的颇具特色的一款养生酒。
采访员张甜了解到,横望山米酒每年只出一批“冬酿酒”,生产销售周期短短三个月。由于时间和规模的限制,米酒的生产总量有限,市场上供不应求。尽管如此,陶身友先生仍有自己的坚持:“冬季是米酒酿造的最好时机,其他时间做出来的酒的口感和味道都是不能与之相比的。”这是他只在冬季手工酿酒的原因——宁愿产量少,也要保证质量。

古往今来,多少传统手工艺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而横望山米酒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除了对已有技术的继承,更重要的,是后人不断地进行创新。2014年12月上市的红曲米酒,是江南大学与陶身友先生合作研发的一款新品米酒,这款米酒在保证口感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对人体有益的功效,甫一上市,就受到人们的欢迎。2020年研发的横望山“得仙酒”,其营养成分更为丰富。除此之外,陶身友先生还充分考虑当今的消费者市场,尝试做出符合年轻人口味的低度米酒。
在采访结束后,陶身友先生带大家参观了米酒的酿造场地。由于现在不是米酒的酿造时间,所以大家没能看到制作过程,但通过陶身友先生的讲解,分队队员们对酿造地和工具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江南水碧沽酒客来风亦醉,横望山青饮酌人去路还香”。这是陶身友先生家门前贴的一副对联。江南水乡,客来饮酌。横望山米酒之所以能在今天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博得一席之地,继承是基础,创新是核心,追求品质卓越,是出发点和落脚点,陶身友先生深谙徽商之道,以质量作保,诚信经营,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使得这条深巷中的酒香,流传全国各地。“厚道做人,严谨做事”是他内心的守则,这不仅是生意之道,更是做人之道。

据悉,本次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认识人生意义有着重要作用。一位队员这样说:“这次的横望山米酒非遗酿造工坊之行,蕴含着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米酒的酿造技艺需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坚守精神也需要传承。”

非物质遗产的传承离不开人,每一位坚守着的传承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世界添彩加色。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每一个人都责无旁贷,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自身的坚持。身为大学生,要敬畏非遗,热爱非遗,因为非遗是守望人类精神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