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首页】

学工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工动态 > 正文

【“经管繁星”三下乡】闹市遇华服,韵味延千年

日期:2021-07-17  编辑:吕洋  预审:陈刚锋  终审:张廷龙  点击:

本网讯(经管学院 李雯雯)为了解和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研究汉服行业的发展现状,安徽师范大学经管学院赴合肥、苏州地区锦衣之行:调查汉服产业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合肥分队于2021年7月13日前往合肥步行街尚街的池夏进行实地调研活动。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A店位于步行街二次元动漫街内,还没进门,便看见门前一件古色古香的衣服附在塑胶模特身上,繁复不见琐碎,淡雅又端庄,它的颜色就像一滴墨晕染在宣纸上,意外地好看。店铺装修风格明亮简约,汉、唐、宋、明的服饰在店中陈列得当,材质有雪纺、真丝和织锦。店中既有传统款式,又有改良款式;既有儿童汉服售卖,又有诸如布包和腰带等配饰销售。各种不同朝代和不同颜色的汉服争奇斗艳,有的俏皮可爱,有的则显沉稳端庄。

队员们作好了被拒绝的心理准备,想好措辞,鼓起勇气进入店内,向店长说明来意,店长听了队员的话,表示十分欢迎。与店长沟通了解到,这家店占地九十平方米,是今年3月初营业的。由于是知名品牌的线下实体店,货源充足,商品种类多,同时出于品牌形象,相较于其他同类型店铺的面积,这家店铺的面积要大许多。

A店位于步行街,享有区域与品牌优势,知名度较高,客流量大且顾客目的性强,需求者会自主来此地区购买商品。而且周围都是相同类型产业聚集,集群店铺的临近使得信息的搜寻与获得更加迅速,从而降低了信息成本。同时由于地理上的相互临近内生的信誉机制,减少了风险并且能够更好的发现各家店铺的比较优势,从而形成纵向与横向的协作,促进规模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出门看天气,买卖看行情。汉服的销售存在淡旺季,冬天明制汉服更受欢迎,夏天唐宋制汉服更受欢迎,据此,店家调整服饰款式的数量。同时每天中午十一点开始人流量变多,营业的时间也因此进行了调整。由于步行街整改,营业额受到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在经营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会有部分顾客在客流量大时只拍照而不购买,拍完照后不整理,这加大职工的工作难度。

兴趣是一切开始的动力。经过一番交流,队员对这家店的产生感到好奇,便询问店长开店的原因,了解到这家店的形成始于兴趣。店长喜欢汉服,便想从事与汉服有关的职业,这也影响了服装的进货方式,品牌方厂家提供货源和上新通知,而实体店上新款式,是由店主根据自身眼光挑选。

衣好也怕巷子深。短视频热转变了传统的宣传方式,如今,想要扩大品牌影响力,吸引顾客前来购买,自是紧跟潮流,离不开新型的宣传平台。A店依靠品牌官方抖音、微信以及小红书账号进行线上宣传。这些平台有庞大的年轻受众,与汉服的购买群体不谋而合,况且成本低,减少线下宣传的投入,成了店铺宣传的主力军。

有买卖,便有退换。服装的退换问题也是经营店铺需要面临的重点问题,对于汉服这种具有特殊含义和形式的服装来说,退换问题比普通服装要严格得多。店长表明原则上秉持只换不退,且必须在不影响二次销售的情况下调换,最大程度上减少双方的损失。

服装店开在步行街,考虑到了顾客的购买力。A店的汉服均价在二百到三百之间,最贵的六百左右,顾客主要选择购买汉服,少部分选择租赁,并且只会在购买服装或者配饰的情况下免费提供妆发,单独妆造需付费,也并无摄影服务。同时,队员知晓该店的特色在于上新快,价格适中,这两个因素都促进了汉服的销售。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汉服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不仅仅是售卖的对象,更是对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创新,与现代化商业结合下,更彰显其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在拜访店家,了解运营方面内容的同时,队员们也从店长那儿知晓了许多与汉服文化相关的知识,心态也逐渐放松下来,郑重地对待本次调研,因为他们记录和探索的不仅是汉服店铺的运营,还是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