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经管学院
孙静 王蕾
刘子剑)讲述“雷锋”新故事,引领校园好风尚。三月份以来,经管学院团委、新雷锋青年志愿者协会携手身边的普通人,用他们的微言善举,谱写一个个雷锋故事,于校内外、线上线下每天送您一个故事,给看似平凡的生命带来不平凡的温暖烙印。
用“故事”奠定价值高度
用“雷锋”新故事去引领人,让青年的热情不灭。3月4日,“我是雷锋同龄人”主题宣讲会暨2015年度“学雷锋”活动启动仪式在花津校区团委多功能厅举行,校党委副书记李琳琦出席仪式。新雷锋青年志愿者协会受邀参加。“新雷锋”给观众送去了新雷锋故事汇中的四个感人故事。志愿者们深情并茂地讲述身边的雷锋故事,质朴无华,真情流露。一个个故事让观众们热泪盈眶。
用“雷锋”新故事去凝聚人,让“螺丝钉精神”不朽。3月5日,应共青团安徽省芜湖市委邀请,新雷锋青年志愿者协会代表我校参加了芜湖市青少年学雷锋志愿服务行动启动仪式,芜湖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谢胜权等领导出席会议。会前,志愿者一行受到了芜湖市委书记高登榜的亲切接见,高书记对安徽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的先进事迹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指出青年大学生要弘扬社会正气,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为建设“创新、优美、和谐、幸福”新芜湖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江城雷锋展风采”学雷锋事迹报告会上,师大青年志愿者高雅、杜敏等的讲述让观众走进故事,感受“雷锋精神”的力量。


用“故事”开拓传播广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那么如何在“民间舆论场”上传播核心价值观?
新雷锋故事汇利用全媒体传播,将“雷锋”新故事以青年人喜爱的、易于获取、易于接受的形式“走出去、沉下去、融进去”,故事的文稿和音频被推送至“新雷锋”官方微信、微博和空间日志,并被积极关注转发评论点赞,让正能量故事随手可取,取之受益。通过全媒体传递正能量,呼唤出学生乃至普通市民内心深处的道德诉求,使之成为网络永远需要的一种道德支撑,在“民间舆论场”里传播着核心价值观。
截至5月4日,“新雷锋”官方微信、微博阅读转发19857人次,点赞评论8143人次。一位网友评论道:“只有真实的事迹才是最感人的故事!我们的身边从不缺乏榜样,‘赞一赞、评一评、转一转’是随手可以做到的转发正能量,希望我们都能怀着一颗明亮的心,去发现生活的美!”微信里、微博上,一位位志愿者娓娓道来,一个个故事缓缓流淌,一场场讲述润物无声,于校内外、线上线下传递平凡生活正能量。


用“故事”提升感触深度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在利用网络媒体全面推送“雷锋”新故事的同时,校广播台开设“新雷锋故事汇”专栏,每日午后、傍晚,故事音频荡漾在校园的清新空气中,播放到每位听众心里。“我的老爹”,一个老兵,一名中共党员,用寒来暑往的坚守与付出,为村子里求学的孩子们铺就了一条通往希望的“良心之路”;身患重病的师大学子周琦,用琐碎的平凡小事照亮奉献之路,从逆境中挣扎启程,用生命去坚守信仰;双眼几近失明的女大学生徐莉用一步步踏实而坚定的努力诠释“心比眼睛更亮”的呐喊和奋斗……路上的学生频频驻足聆听,若有所思;有时又和同行的朋友交流几句,对这些身边的“雷锋”致以赞许。一个个故事,如春风化雨、如红泥护花,让人们心中多了一份滋润。
新雷锋故事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引导工作从“中心式”变为“发散式”、从“灌输式”变为“互动式”、从“概念式”变为“融入式”。通过“每天送您一个故事”,将典型的学习宣传持久开展下去,使之成为“恒星”而不是“流星”,能够长久地占领传播阵地,广泛释放指尖上的正能量。

“虽然我已是耄耋之年,我还是要把有限的生命继续投入到无限的‘留住雷锋’的事业中”,2013年3月5日,82岁的张峻在沈阳军区雷锋活动座谈会上留下了最后一句话,倒在了宣扬雷锋精神的讲台上,用行动和生命实践了自己的誓言。同年,师大青年接下老者的接力棒,用新雷锋故事汇将温暖和感动延续,已然走过了两个年头。人生没有终点,因为温暖在蔓延;精神没有尽头,因为力量在传递;故事没有结局,因为讲述在继续。
岁月温柔,老一辈的信念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雷锋精神也在传递的火炬里,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