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手记:
李艺璇,安徽合肥人,经济管理学院2012级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今年暑期她远赴贵州进行调研。我们本算当面采访这位学姐,联系到并且知晓她最近在准备雅思考试后,我们采取了线上采访的方式,对她赴贵州调研进行了专题采访。
调研=一段情+一个严格的老师+一个要强的自己
一年前的一张家访课题表使她再一次踏入贵州这片土地,在对当地的彝族家庭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她回到学校,申请了课题经费。但是,这个问题远比她想象的要难得多,在指导老师孔庆洋教授和辅导员孙静的支持和鼓励下,她没有更改课题。用她的话来说,这次调研=一段情+一个严格的老师+一个要强的自己。她就是带着这样三个目的选择又一次走进贵州,走进自己眼里不一样的贵州。
语言障碍加大调研难度
只有真正参与到调研活动当中去,才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在一个语言不通、地形不熟的地方,她电话求助了去年支教团队的负责人,在一度迷茫与委屈中,在搭乘30多个小时的火车后,凌晨3点,调研开始。支教队队长康淤泥给她们找了美术系准大学生表弟做翻译,内向的表弟在第一天的调研的时候基本只从嘴蹦出过“嗯”,“差不多吧”,这无疑又增加的调研的难度。
调研中的酸甜苦辣
调研的第一家是一个老人家,当她用普通话问老人家里有几口人的时候,老人就开始止不住的流眼泪,哽咽地告诉她,自己的儿子犯错进了牢房,媳妇跑了,留下老两口和一个孙子,家里过的很是困难,在后续的调研走访中,她发现,这种情况很多。语言的不通大大加长了对每户人家的调研,而且当地大多人都要务农,早出晚归,只能在村子里一家一家的绕。调研的途中下起了大雨,做翻译的表弟与她起了争执,在内外交困、身心疲惫的情况下,她还是崩溃的大哭起来,把帽檐拉低,瑟瑟的冷风吹打着这个弱小的姑娘,耸动着肩膀,眼泪如珠子一般涌了出来 即使不断的用手抹也无济于事,一年的种种一下子涌入脑海。康淤泥还是发现了她,把她领入支教点休息一会后她平息了自己的情绪。
调研就这样在不断地更改策略中缓慢的进行着,她们决定在务农结束的中午和傍晚进行调研。在接触有小学初中生的家庭中,减少了调研对象对她们的防备和抵触新历,省时省力,提高了调研效率。热情的彝族人民经常会给她们塞一些梨子之类的,还拉着她们吃饭喝酒,她真正的感受到了调研中的快乐。之后她们将调研对象分为了三类,一是有知识的家庭,热情,思路清晰明了,在她们说明来意之后都能很好的配合调研工作;二是老人或者文化水平较低的妇孺在家的家庭,与她们拉家常,感情真切;三是没有什么文化水平的男主人或者什么都不懂的妇女在家,脾气不好,支出心里强,以一种打发的口气回答。在处理这三种调研对象时,李艺璇深刻的感受到了研技巧的重要性。
再见了这片土地
离开贵州这片之前,她哭了,哭得很惨,胸口不断萦绕着物是人非之感,她拥力的拥抱着眼前的这些人,因为他不知道何时再能遇见这帮可爱的人,也有可能永远不会再踏上这片土地。虽然现在李艺璇已经是大四的学生了,但是她表示将永远带着在贵州调研的收获和成长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
李艺璇《在真实土地上,感受行走的力量——赴贵州社会实践调研报告》.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