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首页】

学工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工动态 > 正文

经济管理学院依托学科竞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日期:2016-06-03    预审:刘胡海    点击:

本网讯(经管学院 吕洋 新闻部 陈思琪)在前不久结束的2016“创青春”安徽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中,经管学院“骑行驿站”团队获得安徽省金奖的佳绩,这是近期经管学子在全国各类学科大赛中获奖中的突出代表。近年来,经济管理学院积极探索第一、第二课堂联动机制,进一步加大学科和技能竞赛的支持力度,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学科和技能竞赛,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科竞赛为依托,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组织保障,制度建设规范化

经管学院积极建设学科竞赛指导队伍,营造校园创新文化氛围,为学生创新活动搭建平台。学院已将学生竞赛列入人才培养的常规工作,制定了《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制度,规范组织运行制度,以规范制度保障人才的培养。通过系统化的管理,将任务分配到对口的专业,由各专业充分发挥自主性完成实际操作层面的工作。以大学生科研论文竞赛为例,学校教务处发布竞赛项目后,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将其列入学院学期计划,全校发布比赛信息及流程,做好该比赛的宣传发动工作,分层次有“点”有“面”地开展活动。以各年级各专业为“点”,通过召开竞赛动员会将各班级串联起来,在学院层面积极召开竞赛辅导会,通过专业教师进课堂、竞赛辅导老师开讲座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认识竞赛,积极竞赛,实现“点”、“面”结合。在历届校本科生科研论文大赛中,我院学生的参与数、论文推选数、获奖学生数都居于前列。此外,学院还将学生参与院级及以上各级各类学科和技能竞赛纳入素质拓展学分认定范围,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将学科竞赛成果转化为毕业论文,形成了第一、第二课堂的有效联动。

教师指导,日常引导专业化

经济管理学院制定了“院领导联系班级制度”,通过学院领导老师深入社团班级、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竞赛所需,解决学生竞赛所惑。学院统一配备指导教师,为学生的参赛提供指导。专业教师通过组织开展轻松有趣的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明确目标,完善方案;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电子平台推荐学生阅读学术论文,关注学术动态,提升自己的专业理论素养。在学科竞赛方面,专业课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主动获取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经管学院积极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竞赛、关心学生成长,通过研究性学习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提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获得结论的能力。此次我院荣获“创青春”决赛金奖的“骑行驿站”团队在获奖后第一时间对指导老师张建华和汪华伟表达了谢意。团队成员吴娜说:“参赛的这段时间两位老师给我们提供了最大程度上的帮助,尽管老师们日常工作已经很忙但还是一次次给我们修改策划,每次模拟比赛都会到场,根据我们的现场表现给我们提出最中肯的意见。在这段时间,我们也会有遇到困难不知所措的时候,每当这时老师们都会鼓励我们给予我们关心和帮助。”

注重过程,能力提升综合化

大学生学科竞赛是在课堂教学基础上,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应用能力为主要任务的系列化活动。经管学院历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积极为学生竞赛、实践搭建平台,鼓励学生参与竞赛提高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学院以大学生创业协会、经济学会等社团为依托,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学科竞赛,理财规划大赛、“百”手起家营销实战大赛、职场情景模拟剧大赛、创业计划大赛……都是学生锻炼能力,提升自己的重要渠道。我院举办的各种常规性竞赛不仅考量学生的技术能力,还挑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稳定性。通过学科竞赛,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证明学生的能力,同时也燃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及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及正确心态。

在完善的制度建设、专业教师的引导等多方面综合作用下,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科竞赛活动形成了科学、规范和系统化的竞赛体系和竞赛运行机制。大学生学科竞赛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拼搏精神及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需要科学完善的保障机制加以维持。通过这几年的学科竞赛,经管学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这些优异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校院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参赛师生的齐心协力、努力奋斗,也归功于学院紧紧围绕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努力搭建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平台的有效载体,扎实构建大学生竞赛的长效机制建设,以此夯实竞赛的各项支撑条件。随着我院学科竞赛保障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学科竞赛之路必定会走得更宽、更广、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