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首页】

学工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工动态 > 正文

【经管先锋“三下乡”】多角度入手,改善销售局面

日期:2019-08-31  作者:吕洋  编辑:吕洋      点击:


本网讯(经管学院 楼加银 韩深远)合肥市大圩镇葡萄种植历史:大圩镇自1992年开始大力发展葡萄种植,到目前为止,全镇已1600多户从事葡萄种植,总面积达3800多亩,年纯收入1500万元,是农民增加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2007年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增露天栽培葡萄基地200亩,设施栽培(避雨设施)葡萄基地120亩,并先后引进了巨峰、米香宝、白玫瑰、美人指、青(红)堤、京亚等十多个品种。1998年,大圩镇经上级部门批准,成立了“大圩葡萄种植协会”, 2007年成立“大圩葡萄种植合作社”。大圩葡萄协会经常吸收懂技术、会管理的种植户加入协会组织。在葡萄种植发展已呈规模的新民、慈云等村相应成立了“分社”,会长、分会长分别由种植户民主选举产生。大圩镇葡萄协会现有会员326名,全部为当地农民种植户。规范的章程和相应的管理制度,使大圩镇葡萄协会发展日臻成熟,协会的作用已体现在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

  包河区连续五届“绿色大圩葡萄节”的举办,使得“大圩葡萄”已经名扬合肥及周边地区,大圩葡萄的“形肥味美”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大圩葡萄基地已成了天然的“农家超”,所产葡萄基本“足不出户”被游客现场采摘一空。部分农户远离种植基地不便现场采摘的,目前我镇已经和周谷堆水果批发市场和市内大型超市联系,在市场中拥有固定的销售摊位,并派出专人在市场内负责葡萄销售期间的管理,秩序维持等。
  大圩的绿色无公害葡萄品牌经过系列的营销,已逐渐被商家、客户、游客等认可,目前已形成产销两旺的势头。为了使对大圩葡萄的生产营销状况有更明确和实际的了解,经济管理学院赴合肥市大圩葡萄商业模式调研团队围绕葡萄种植方式及销售渠道等问题对大圩镇葡萄种植小户进行了调查采访。

 通过调查采访,我们了解到,同我们设想的存在较大偏差的是,大圩镇葡萄种植小户们并不如预想中的那样为自己的小规模种植园发展前景感到乐观,反而大多存在着葡萄种植销售上的担忧:
1.
品种选择
   
葡萄种植第一年种,第二年才可以见果,三四年才能丰产。而且前提还是会种的。很多苗木新品种受到观念和炒作后被说得神乎其神的,等你种上后到丰产期是和你的期待就天壤之别了。
2.
种植技术
 
葡萄种植种除去品种选择应该技术是最重要的吧,应该很多人都认可。但单单就是葡萄种植技术很多人并不是很了解掌握,而且管理技术繁琐,再加上气候影响没有固定的模式,全凭经验积累。葡萄种植过程中涉及环节众多,哪怕有一个小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让种植人难以承受。
3.
销售收货季节到了
 
劳苦一年,万事小心。到了收货季节,但问题也来了。前两天价格很好,到我销售时候价格又跳水式的降价了。种植葡萄已经搞的自己很疲惫了,没有更好的销售渠道,自己不能开拓比较理想的销售渠道,只能认市场所摆布。
4.
种葡萄是为了赚钱,很明确的目的。但种葡萄是长期大量投入资金的农业项目,计划投入十万,但受到自然灾害影响马上钱就不够用了。资金必须要雄厚。
 
由此不难看出,大圩镇葡萄种植小户的发展前景其实并不容乐观,政府及种植户都应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入手,从而实现对葡萄种植产业的合理改善和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