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首页】

学工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工动态 > 正文

【经管先锋“三下乡”】安徽学子调研中国刷业之都——源潭镇 助力乡村特色产业

日期:2019-08-30  作者:吕洋  编辑:吕洋      点击:

本网讯(经管学院 王思琪)“中国刷业基地”——潜山县源潭镇地处安徽省西南部,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千年古城。为探究源潭镇刷业发展状况、深入学习源潭镇特色制刷产业历史, 2019714日安徽师范大学经管学院赴皖江城市带数字经济发展调研团队走进源潭镇,试图调研源潭镇刷业发展模式,助力我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立足刷业,探究刷业发展百年历史

源潭镇制刷业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最初受周边地区影响,原双峰乡一些农户利用农村闲置的猪毛资源进行收集加工,做成半成品猪鬃和成品油漆刷,再由供销员到四川、广东等地一些二级批发市场上门推销。 这种生产产品单一,以油漆刷为主,且生产方式落后的产销方式源潭制刷的初始生产经营模式。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第一批业务员在走南闯北时,了解并掌握了工业刷的应用和市场,纷纷签订合同回来进行简单加工,由于工业刷的利润远大于油漆刷,其迅速致富。生产加工由亲戚朋友发展到千家万户,销售市场也由四川、广东珠三角地区到遍及全国。由此形成了以工业刷为主,民用刷、漆刷并存的生产格局。虽仍以家庭作坊为单元,但生产方式已由手工生产上升到半机械化生产。到上世纪末,源潭制刷业完成了由单纯生产油漆刷到生产大工业用刷等综合刷类产品的转变。

发展刷业,扩大产业规模突破传统产销模式

近几年来,新一届党委政府审时度势,适时提出新型刷业发展战略思路。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制刷产业,在镇区规划2平方公里,经省政府批准设立潜山县首家特色产业园,并以此为载体,实施招商引资和激活内资两轮驱动战略。到目前为止,建成区面积达1平方公里,入园企业中制刷企业占30家,已投产16家,年产值达3亿元。至此,源潭制刷业实现了园区规模集约化生产模式的转变。生产方式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力得以大幅提升,并带动了原材料生产、信息、网络、物流等相关行业的配套发展。全镇刷类产品也大大丰富,并围绕制刷衍生出各种配件的加工生产,呈现集群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调研团队在源潭镇政府发展办工作人员查达进的带领下走访参观了当地几家制刷龙头产业。在参观毛刷生产车间时,调研队员发现现车间生产基本以实现机械化,人工仅负责简单的后台操控,生产效率大大增强。在拓宽市场方面,查先生告诉队员:最早一批源潭制刷人就具备敏锐超前的市场意识,‘先跑市场,再办工厂’是其基本成长路径 。源潭制刷人对市场的精准把握奠定了如今源潭镇制刷业的市场基础。在此基础上,源潭镇特色刷业利用当今中国“世界工厂”的优势,不断深入拓展引进的大量工业设备对配件市场的需求不断加大的欧美日发达国家市场,打造知名品牌,走向国际市场。

冲破刷业,创新刷业由“制造”到“智造”的嬗变

源潭制刷业发展至今,已成为潜山县特色区域板块经济的一朵亮丽奇葩,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提升作用。当前,整个行业已迈入了一个重要的转型期,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源潭制刷开始了从“制造”到“智造”的嬗变。近年来,源潭镇先后与合肥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设立了机械研发中心和新材料研发中心。正是得益于这种产学研的合作模式,大部分制刷企业都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了技术改造,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得到大幅提升。不仅如此,部分企业还拥有产品从研发、设计到生产的全部流程的自主知识产权。

近年来,源潭镇坚持实施刷业振兴战略,出台多项优惠政策激励制刷企业创新转型,如设立扶持对制刷企业奖励金及各类考核奖励金等。在加快转型升级进程中,源潭镇制刷产业将以创新驱动打造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不断由“制造”到“智造”的转变,力争打造高端刷业制造基地和刷业设计创新基地。伴随着转型的不断发展深入,源潭镇刷业“智造”硕果累累,截止目前,全镇制刷企业获批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2家,获得80余项技术专利,市级以上著名商标5个。

本次调研之行让全体队员们感受到了源潭镇制刷业取得的成果来之不易,“刷都”作为源潭镇最大的品牌、最核心的竞争力,应在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大科技制刷的扶持力度的基础上,加快品牌建设,推动刷产品国家级标准制定,巩固国内市场地位,抢占国际高端市场,不断促进刷业深度发展使“源潭制刷”领跑中国,“刷靓”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