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首页】

学工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工动态 > 正文

【经管先锋“三下乡”】安徽师大经管学院赴皖江城市带数字经济发展调研团队:访时代先锋,晓基层建设

日期:2019-08-26  作者:吕洋  编辑:吕洋      点击:

本网讯(经管学院 王理解)时维七月,安徽师大经管学院数字经济团队为探究现代宣纸制造工艺流程以及生产数字化转型情况,奔赴泾县乌溪村,一个享有“诗词圣地”的地方。“沿溪纸碓无停息,一片舂声撼夕阳”,这是对清王朝泾县地区宣纸制造场景的形象表述。“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是对这里人文地理特点最真实的写照。恰逢蒙蒙细雨,微风吹过,如丝、如绢、如雾、如烟;远眺山间,雾气萦绕在山岭之上,与眼前白墙黑瓦相称。

进入乌溪村,与景相称的是,一种荒凉、清冷之感迎面而来。村党总书记明祥虎直言说道,乌溪村以及周边村落的居民大都搬迁走了,近10003000多人,留下来的少之又少。

来到村委会议室,明祥虎书记首先表达了对实践调研团队的支持与欢迎,并对村落近年来发展做了简单的工作汇报,这是一种对大学生实践的尊重与认可,更是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对自身工作的自我约束的态度。明祥虎书记表示大学生社会实践调研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是最基层最纯洁先进代表的最为客观的实地调研,自己将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积极配合实践调研工作。并表示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就是要讲实话,不讲实话可能就会给国家在方针制定方面造成一些误差。从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到现在,要求的就是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能解决实际问题,坚决杜绝戴帽子、戴框架、话捡好听的讲的错误行为。明祥虎书记说道,自己在乌溪村担任主要负责人已经近三十年了,如今年岁已达57岁,始终坚守代表老百姓利益。

谈及数字经济背景下宣纸小镇的建设,明祥虎书记表示当地小镇建设存在着两大主要问题:劳动力和资金。伴随着当地棚户区改造建设的逐步进行,农村人口开始大规模往城市转移,解决了城区房地产问题,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繁荣,但却对居民原住地造成了劳动力匮乏等的系列问题。同时,对招商引资这一方略实施带来了极大阻碍。据明祥虎书记所说,投资商到当地后表示人是一个地区繁荣的根本所在,没有人就没有劳动力,也就无法进行大规模高效生产,那么投资便也就到不到应有的回报。这也是宣纸小镇建设资金匮乏的原因之一。回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城镇化不是土地城镇化,而是人口城镇化”。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新型城镇化才能真正走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新”在人的城镇化。另外,明祥虎书记表示资金短缺另一方面在于宣纸集团的销路不畅,宣纸的主要资金来源在宣纸出口方面,内需不足;究其原因在于宣纸工艺复杂、繁琐制造成本高,造成销售价格远远高于市面上的普通纸张。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宣纸,国宝级品牌却也未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村党明祥虎书记对此也感到十分惋惜。

放眼未来发展,明祥虎书记表示自己正在极力向上申请,打算以乌溪村为中心开展城镇化建,搞文化旅游产业。对于发展前景抱有很大的预期,明祥虎解释道,当地具有良好的地理环境,山清水秀,是当代人民极力向往的,在日益增加的就业压力以及各种工作焦虑下,游山玩水已成为主流的减压方式,这份天然宝藏无疑就是当地有效发展的基础。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遥遥相应。同时,在当地不仅拥有千年寿纸之称宣纸,更是拥有着被历史所铭记以及蕴含浓浓不舍之情的“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桃花潭。对宣纸工艺,明祥虎书记表示宣纸制造不同于现代纸张,它需要独特的制造手法与技艺,同时拥有独特的配方。对此,当地政府积极开展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组建宣纸工艺传承项目,培养宣纸传承人,其中历代国家级代表传承人有曹光华、孙双林、罗鸣等,始终保证文化不断层。融入现代化旅游产业,“江南第一漂”成为当地重点建设与发展的对象同时打造多种旅游项目,女儿谷等。贯穿古今文化,融入地理、文化、时代新元素,极力打造现代文化旅游产业,带动当地经济高速可持续发展,村党明祥虎书记如是说道。“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也是国家所要求的与倡导的。

实践结束,在此次的实地调研活动中,实践团队成员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份调研成果,更是对我国现代城镇化建设的切身了解,以及让团队成员看到基层干部对我国美好建设的热切和他们背负国家发展责任的脚踏实地与实事求是的态度。这种为祖国事业而奋斗终身的革命精神是值得继承与弘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