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经济管理学院 何健/文 姜悦/图)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养老金金融作为一个新兴概念,大受业界追捧和热议。关于老人金融安全的讨论也随之被人提及,成为热点话题。为了完善调研数据,提升数据的普遍性和完全性,经济管理学院赴芜湖市老人金融安全及风险防范调研团队通过人物专访的方式,深入中央城社区,调研老人金融安全及风险防范的现状。
吴立功老人今年68岁,是中央城社区老人中的"知名人士"。他年轻时做过语文老师,后来改革开放,与几个合伙人创办了一家灯具制造企业,做过执行董事和财务总监。现在已经退休,在社区经常帮助那些文化素养不高的老人学习一些经典著作。正如吴立功老人所说,"我现在是干回了老本行。他常年戴着一副黑框眼镜,但并不显严肃,对前去调研的李理和汪梦姗两位同学也十分和善。后来汪梦姗同学回忆道:"他脸上的笑容十分亲切,让我想起了爷爷的笑容"。

吴立功老人对老人金融安全的看法是这样的:老人金融安全是一个大问题,这一点勿用质疑。但这个问题是分地域和家庭的。目前中国的养老模式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机构养老,一种是家庭养老,还有一种是两者结合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主要是在经济落后者的农村,机构养老和家庭机构相结合养老方式则分布在城镇及其周边村镇。不同地域文化习俗和养老模式不同,影响着老人金融安全的现状。一般而言,农村老人的金融安全风险较大,因为子女不在身边,手中有闲钱,虽然足够谨慎,但又由于辨识能力不足,常上当受骗。城市老人有机构赡养,机构对这方面宣传力度大小,影响着老人资金被骗概率大小。老人自身文化素质和金钱观念也对此有影响。
讲到此处,吴爷爷开了个玩笑:"比如我,上当的概率几乎不存在"。对于风险防范的问题,吴爷爷说:"风险所对应的必然是有机遇。国家发展养老行业过程中必然有风险。如何防范,主要有两点:其一是制度,健全相关制度,对于行业内企业,完善信息披露,加强社会监督,增加犯罪成本。其二是教育,加强老年教育,扩大社会宣传面,从而防患于未然"。
从今天的专访中,调研团队加深了对老人金融安全及风险防范的理解,同时认识了一位可爱的老人。老人金融安全事业,任重而道远。工欲养其事,必先改其制。欲而减少养老金被骗社会事件发生频率,应既从内,也从外,既寻根源,又治表征,可得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