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经管院 岳博宇/文 倪培森 王婷/图)茶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人自古就有饮茶的习惯,为更加深入了解茶文化,安徽师大经管学院赴安徽三地“微经济•微人物”调研团队六安分队7月16日来到金寨县茶文化博物馆感受六安瓜片茶艺,历史以及独特的制作工艺。
在讲解员的介绍下,队员们在穿梭于各大历史事件,感受六安瓜片独特的魅力。“露蕊纤纤才吐碧,即防叶老须采忙。家家篝火山窗下,每到春来一县香。”,唐代陆羽的《茶经》中已有“六安茶”的记述,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说,“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将“六安瓜片”定为“贡茶”始于明朝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直到清朝咸丰时期。据史料记载,慈禧由于为皇帝生了儿子载淳(即后来的同治皇帝),每月才能按宫规得到14两“瓜片”茶的配给奖励。在抗战期间,六安瓜片深受老革命家们的喜爱,1959年,六安瓜片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1971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首次访华,中国政府将六安瓜片作为“国礼”赠送,2007年,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俄罗斯,赠送给总统普京的“国礼”仍然有“六安瓜片”。

茶文化起源中国,从古至今,我们的饮茶方式各有不同。唐代,茶是煮着来喝的,制茶的工艺也是相当的繁琐和考究,制成后的茶被称为龙团风饼,当时全民都喜爱饮茶,宋代,在煮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改革,形成了点茶,点茶是在是饮茶的基础上融入了娱乐和观赏的功能,形成了一股名为斗茶的活动,三两个人聚在一起,各取所长的好茶,轮流烹煮,评评高下,造成全社会对茶的需求量增加,明清时期,明太祖将饼茶改成散茶,将蒸青改为炒青,饮茶方法也从点茶发展成泡茶。

说到泡茶,茶艺表演老师热心地向队员们展示了她的茶艺。只见方桌上整整齐齐的摆好茶托,水洗,过滤网,品茗杯,茶涵,盖碗等用具,老师先拆开茶叶,用茶箔将茶均匀地拨到茶盒上,闻茶叶干香,洁具,然后将3-5g茶叶倒入盖碗,闻下湿香后,将茶涵中90度的开水沿盖碗内壁一侧缓缓注入,用茶盖轻拨茶叶,观看茶汤茶色,过程中,杨姐向队员们讲解:“瓜片不是发酵茶,第一泡不用水洗,可以直接饮用,但口感比较淡,一般第二泡比较好,根据不同的茶叶,会产生三种香味,火香、清香带花香以及栗香,口感由淡到浓。”
队员们缓缓端起品茗杯,一股清香伴随蒸汽漫入鼻尖,轻抿一口,只觉唇口留香,后味无穷。
瓜片独特的口感源于其独特的采摘和制作工艺,与其他茶叶不同,瓜片的采摘极为讲究,一般在谷雨前后十天,只采摘最嫩的叶片,既不要芽也不要梗,一根枝条上最多只能采五六片。采茶后要进行扳片,即进行叶片和茶梗,老叶和嫩叶的分离。之后进行炒茶,分生锅、中锅、熟锅三个步骤,达到杀青、杀匀杀透,快速破坏酶的活性的目的,最后开始烘茶,分毛火、小火、老火三次进行,人工抬笼翻滚大约五百多次。
目前瓜片的制作技艺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品一种茶,学一种精神,人生如茶,在浓烈绽放后,趋于宁静,以淡然静谧之态呈于世人,茶道不仅仅是饮茶的艺术,更是生活的艺术。此次茶文化博物馆之旅的让队员们对茶文化产生了兴趣,对茶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是需要我们每一个青少年不断学习、传承与弘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