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首页】

学工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工动态 > 正文

【经管先锋“三下乡”】安徽师大经管学院赴皖江城市带数字经济发展调研团队:品徽州工艺,孕时代经济

日期:2019-07-17  作者:吕洋  编辑:吕洋      点击:

本网讯(经管学院 王理解)绩溪徽州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被称为“无徽不成镇,无绩不成街”。为探究传统工艺与现代经济的融合与发展,安徽师大经管学院数字经济队来到绩溪上庄镇,秉承“新时代新思想新经济”发展理念对当地传统文化与工艺展开深入调研工作。

小桥、流水、人家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无须远眺,便能看到,山间的那一抹墨绿苍翠。来时,恰逢蒙蒙细雨,映入眼帘的是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山岭之间,一股溪流婉婉而下,潺潺流水之声,奏一曲高山流水,萦绕在大山之间。

石雕、木雕、砖雕

“无宅不雕花”是对徽州古典建筑最为贴切的赞誉。石雕,结合质地坚硬、防潮防湿的特点主要运用于外部空间或承重部分,例如廊柱、门墙、墓葬等处。木雕,讲求就地取材,通常不施色彩,留存天然纹理,清新淡雅,故而多用于桌椅文案、屏风、窗楹、栏柱等,形象取材多以山水、花卉,虫鱼鸟兽为主。砖雕,取一种青灰砖为原材料,进行镂空雕刻,题材以翎毛花卉、龙虎狮象等瑞兽为主,广泛用于门楼、门楣、屋檐、屋顶、屋瓴等处。

行走在上庄镇,想去触摸这座徽州古城的一砖一瓦,去聆听千年之间的风雨,去见证千年历史的足迹。

传统工艺、现代经济与未来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

走访有“徽州木匠世家”之称的建兴古典建筑有限公司。提及数字化生产制造,汪先生表示传统工艺多以手工制作为主,讲求手法技巧与制作灵感相结合,运用机械智能化生产方式,只是简单地样品复制,没有工艺品自身的灵韵色彩,不具有美的体验,也就无法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工艺品生产制造转型。以自身产品为例,木雕工艺制造流程复杂,往往一件工艺品就需要几种雕刻手法和十几种雕刻工具进行打磨、修刻创作才能完成。优秀的木雕工艺品,往往需要依照原材料的纹理特点,进行灵感创作,这也是现代机械智能制造无法企及的。

对于数字化销售运营,汪先生进行了积极回应。借鉴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到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基本理念,负责人表示,产品销售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价值创造很重要,价值转换也不容忽视;好的产品不能藏在手里,惠及大众才是真正的价值体现。数字化营销是符合时代经济发展的潮流的,解决了传统营销依靠经验、直觉、热情的模式。汪先生表示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让厂商更好的了解客户的购买意向值,了解客户的喜好,抢占市场先机。同时,加强厂商与客户的联系,达到供销平衡的状态,减少因储存过久等带来的损耗。

进入生产车间,可以看到车间的工人近乎都到了五十知天命的年纪,汪先生表示自己的父亲仍然奋斗在生产第一线,工作同事也多是当地老一辈居民和一些亲朋好友。最后,汪先生希望像徽州三雕这种传统工艺可以得到很好地传承与延续,不能让老一辈的智慧葬送在我们手里。

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特点。一些教授专家,几乎穷尽一生精力致力于徽学研究。一种地方文化能引起国家如此重视,足见其存在的重要价值。研究徽州文化,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9年,徽州三雕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国家对古代人民智慧的认可与重视。但是如果没有时代先锋的继承与发展,那么它只会成为历史的一笔,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