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经济管理学院 尹涵/文 周雪松、倪培森/图)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自古就盛行于中国居民的生活之中,中国的茶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一直传承至今。为深入市场调查,了解六安瓜片的生产、销售情况,2019年7月13日,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微人物·微经济”调研团队六安分队分成两个小队分别进行对六安瓜片线下门店和批发市场的调研和采访。

调研团队第一支分队负责对六安瓜片线下门店的采访,他们对齐山头有机茶庄进行了走访。茶庄的负责人古女士告诉团队,她的门店已经开业12年左右的时间了,主要是为了方便孩子上学,自己也能维持家庭经济。在几天前的调查中,团队得知,对于六安本地的居民而言,自家生产瓜片,并将其自产自销是一件非常常见的事。古女士因为自家茶园之多,就更是如此。古女士提到,因为自己只是个茶农,经营的是个体户,所以不太会使用电商等平台,平时也不会使用促销手段来吸引消费者购买,但是这几年经营门店的收入一直在稳定发展。古女士说:“来买茶叶的人中基本上都是长期合作的老客户,因为我们门店比较注重茶叶的品质,讲诚信,所以那些老客户都比较信任我们。”
据悉,早在去年的6月份,金寨县政府就已经发布关于开展茶园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防治代替化学防治的通知。古女士也表示:“这几年政府对六安瓜片的宣传力度加大了,对瓜片的食品安全问题也重视起来,所以我们在培育茶园的时候一直严格执行政府下达的政策,坚决不使用除草剂和化肥,坚持有机和无污染的绿色瓜片。”

为了获取更多六安瓜片门店的信息,实践团队的队员们紧接着采访山谷茶府、沈康茶庄、皋绿香、安徽六安山中宝土产开发有限公司等门店的负责人。这些负责人都反映,购买六安瓜片的客户对于茶叶的价格、质量都会有一定的要求,他们大多数人会购买中等价位的茶叶,一些游客偶尔也会到店里买些高质量的六安瓜片作为当地的特产带回家。大多数负责人都认为,六安瓜片的市场竞争有些激烈,自己经营门店的压力有些大。
与此同时,调研团队的第二支分队也到达了金寨县茶叶批发部,采访批发部的老板。从老板的叙述中团队得知,茶叶批发部在茶叶的生产和销售方面和其他六安瓜片的门店基本一样,但它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例如,在采茶季来临时,批发部的老板会以斤为单位对散户的茶叶进行收购,同时,老板为自己的批发部设置了网站,用以宣传六安瓜片和其他茶叶,做自己的品牌。
批发部的老板告诉队员们,茶园每年大约有几万斤的销量,利润率为成本的百分之十左右。队员问道:“这几年国家出台了很多关于茶叶生产的严格要求,这对于茶园茶叶的产量会不会有什么影响?”老板表示,在全中国,茶叶的合格率能够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茶叶的产量不会受到影响,因为产量是根据市场需求而定的,市场需求量大就生产多一些茶叶,六安是个产茶大市,家家户户都有茶园,市场需求量就会相应地减少,所以山上荒芜的茶园比较多。
通过此次对六安瓜片门店和茶叶批发部的采访和调查,队员们了解了更多的茶叶市场的情况,同时发现,只有学会打造品牌茶叶,把握住市场热点,时刻关注茶文化的发展,才能使六安瓜片产业更加健康的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