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首页】

学工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工动态 > 正文

【经管先锋“三下乡”】安徽师大志愿者寻访合肥,走近多彩非遗文化

日期:2019-07-13  作者:吕洋  编辑:吕洋      点击:

本网讯(经管学院 季薇)为深入了解非遗文化,提振文化自信。713日,安徽师大经管学院赴安徽三地“微经济·微人物”调研团队无为分队来到安徽创新规划馆,参观了“邮政储蓄杯”安徽省妇女手工创业创新大赛作品展览。

据悉,本次文化展览共有包含合肥市、芜湖市、宣城在内的15个市或县参与,共参展展品34项。每一项展品都是当地特色文化,既继承传统又创意新颖,外观精美且制作细腻,代表着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立早慢慢手工布艺 用飞针走线展现新时尚

从穿针引线到缝衣置服,在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历史中,女红有着悠久的历史。实践志愿者注意到芜湖赛区展列的大小不一、制作精巧的香囊和手工布包。据了解这是芜湖市代表参赛的作品——立早慢慢手工布艺。据芜湖章氏传统女红制作技艺的传承人章慧老师介绍到,立早慢慢手工布艺是一项章氏传统女红制作技艺,她是第四代传承人。章老师表示无论是小小的香囊还是亮丽的提包,都是创作的过程。一块布,经过剪裁缝补,变成一件件陪伴在我们身边的物件。

如今针线活似乎已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很多人提到女红技艺,联想到的都是手工刺绣之类的工艺品制作,但章老师却有着不一样的看法,她表明自己在传承这项技艺的同时,更注重它的实用价值。章老师的作品总离不开“实用”两个字,因为她知道,女工技艺之所以能传承千百年得以保存,与其实用价值密不可分。因此章老师将传统的手工技艺,结合现代感十足的萌趣型设计,设计出许多独特的作品,例如有造型多样的手工收纳布袋、也有花色各异的萌趣香囊。提到自己的作品,章老师无不自豪。“我设计的作品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回归日常,小而灵动’。”坚定如斯,作为非遗文化传承者,章老师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用那些看似平凡的飞针走线,让自己所传承的传统女工技艺,绽放出更加鲜活和美好的生命力。

合肥瑶海蛋雕: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蛋雕是在各种禽鸟的蛋壳上进行雕刻的一种民间工艺。明清时期,民间在节庆喜事时有赠送红鸡蛋的习俗,后来,人们在蛋壳上画些花鸟、鱼虫、脸谱等图案以图吉利,后又将鸡蛋钻孔掏空,在蛋壳表面雕刻精美图案,逐渐形成了蛋雕制作技艺。据工作人员介绍,蛋雕技艺分为五个步骤:首先是选材,色泽光亮、颜色正宗、皮厚无霉点的鸵鸟蛋作为雕刻的首选材料;第二步倒出蛋液;第三步起稿;第四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按照事先设计的草稿,进行雕刻;最后鸵鸟蛋雕作品完成后,还要进行清除蛋液、消毒等处理。

“做蛋雕要有足够的耐心,还要细心,要先构画好字或图,然后再用刻刀一点一点刻画,动作轻巧有力……”工作人员一边讲解,一边为队员们做示范,一把刻刀,一双巧手,很快一朵可爱的卡通小人便跃然在蛋壳上。“太神奇了、太好看了!”观之若画的蛋雕艺术品,引得现场观看人群的阵阵惊叹声。

除此之外,黄山胡水仙歙砚、宿州氧化铝手工编织、六安临淮泥塑等各项手工展品,都在讲述着属于它们的故事,绽放着中华文化的魅力。此次合肥之旅,使团队成员走近了多彩的非遗文化世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当代新青年,应该意识到文化传承的社会责任,提振文化自信,不断铸就中华文化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