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经管学院戚梦媛)清流河畔,阳光正好;琅琊山下,中新苏滁,日新月异。2019年7月8日早上,安徽师范大学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背景下长江经济带皖江区域产业布局与区域协调发展调研合肥滁州分队来到了苏滁现代产业园展开了为期两天的调研活动。苏滁现代产业园是2011年长三角区域合作峰会重要成果之一,是苏州工业园区首个省外合作共建项目,也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省际协调推进的示范项目。截止目前,园区内已成功引进企业100余家。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散发着光彩,以欣欣向荣的姿态在属于自己的领域里蓬勃发展。调研团队乘坐着管委会安排的中巴车依次探访了5家园区内中流砥柱的企业,并与企业负责人进行深入的访谈交流。在这个以高新技术为发展核心的产业园区里,企业的成功离不开新技术的研发,但是通过实地调研,同学们发现企业成功的因素或许不止于技术。
教育改革为成功插上腾飞的“翅膀”
探寻教育改革,勇做素质教育“先行者”。长三角一体化调研团队在苏滁现代产业园管委会的王科长地带领下,深入苏滁外国语学校,与校领导进一步交流。该校坚持以“办一流学校、育一流人才、做一流贡献”为办学使命,切实为产业园中的职工解决了子女的上学问题,以为社会培育国际型人才为目标,助力国家科技发展。在学校的会议室里,邓校长语重心长地与各位同学分享了自己关于教育的看法。“我国的教育应该从以刷题为代表的应试教育转向重点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把握学习本质,培养科技创新“新思维”。科教是兴国的基本国策,教育始终科技创新不断蓄力。长江三角一体化调研团队的同学们牢记邓校长的教诲,学习的第一本质是知识结构化,第二本质是社会协商,努力打破碎片化知识的无力感,构建系统完备的知识体系,敞开沟通交流的大门,开放创新彰显自我思维,焕发新时代新青年的光彩。
审慎面对选择,把握未来人生“航向标”。邓校长以航船喻人生,强调了选择的重要性,选择什么样的船舶、选择什么样的方向都是青年人应该慎重思考的问题。最后,邓校长为我们放映了学校的宣传片,并表示欢迎安徽师大的学子来苏滁外国语学校就职。调研队的同学们也纷纷表示未来会有所考虑。

“十倍努力”让机会转角遇上“成功”
在参观完华胜波有限公司的厂房后,调研队的同学们来到企业的行政楼前准备合影留念时,遇到了负责工程管理的张总。随即在大厅里,张总难却同学们的盛情邀请,分享了他自己的工作经历。“要想取得成功需付出十倍的努力而不是一倍两倍“这句被张总一再强调的话,也被调研队的同学们牢牢地刻在了脑海里。张总管还告诉同学们“比起许多人,他是幸运的。因为他抓住了机会。”他强调,与努力相同,机会同样会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一个企业的发展。但是正如中国古话所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在等待机会降临时,要不断充实自己,用“十倍努力”去不负机会。
据了解,张总出身农村,从小时候梦想着驾驶一辆车到能够建造一套房,这些小小的目标一直激励着他不断前行。后来一次处理交通事故的经历,成为他人生的重要的一个转折点,此后“十倍的努力”成为他做事的准则,促使他从一名驾驶员一路晋升至中高层管理者。


专注手中事,干一行爱一行。在被问到“从一个企业高管的角度来看,企业是更加注重求职者的学历还是能力”时,张总表示学历固然重要,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能力也不容小觑。热爱自己的工作,以专注的态度面对,才能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所以,他希望刚刚入职的大学生能够找准自己的定位,沉淀下去认真踏实的工作。这样个人才能提升自身竞争力,从而得到企业的认可,同时由如此人才汇集起来的企业也很难不获得成功。
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多方因素的协调。科技的研发、教育的支持还是员工个人能力品质的提升,都只是促成成功的部分因素。苏滁产业园区内企业的成功的秘密还有待调研团队进一步的挖掘。
本次调研,团队深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点代表产物——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近距离感受一线产业的运转,深度与园区产业负责人沟通交流,多方面探寻一体化的内涵,发掘企业成功的秘诀。本团队也相信,在未来中新高新技术产业园必将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洪流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园区内的企业都可以成为各自行业中的“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