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经管学院 张晓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千古年来名人志士的思想精髓,也是历朝历代风云人物的实践证明。人民是国家统治之核心,而农业则是人民生存之基。农业经营状况不仅关乎农民的日常生活与幸福感,还关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未来。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农业经济是否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农民经营状况如何?还需做哪些调整与改变?对此,2019年7月6起经管院赴六市价格机制调研团队阜阳分队开启了针对农村农业经营状况的调研之路。
羸弱百姓,小农多艰
自开始调研以来,阜阳分队深入到孔寨行政村、马集行政村、西张行政村等多个地区。通过几天的走访,我们发现现在的村庄空心化、老龄化问题严重。村里种地的人的年龄大都在45岁以上,且集中于六七十岁。即使他们有的腿脚不利索,但还依然坚持来往于田地;即使他们有的视力模糊,但依旧坚持摸索着下地干活;即使他们有的已失去了年轻力壮的体力,但在歇歇停停之间依旧完成了田地繁重的农活。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不得不去追求经济效益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年轻力壮者外出务工,只剩年老体衰者守着农田,在书上本是安享天年之龄,在现实却是病痛劳累之期。不过这也是千百年来底层劳动人民的真实写照,愿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底层劳动人民能够实现安享天年的愿景。

与当地的农民交流过程中,有许多时刻令我们受益匪浅,也有许多时刻让我们掩面太息。从农民的所提供消息来看,近几年阜阳市这边的农业收成都不是很好,尤其是去年的黄豆有许多农户几乎是颗粒无收。究其原因,有说是因为秸秆禁烧的,有说是天气不好,在没有科学权威的答案前我们也不好下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农产品产量下降和秸秆禁烧有一定的关联。在那些主要以农业收入维持生活的农民中,农产品产量下降,农资价格上升无疑给他们的生活又扣上了一层沉重枷锁。
当问到小农是否希望改善农业政策时,他们却令人震惊的不在意政策改善。“改善什么呢?政府所谓‘惠农政策’不过是拿着国家的钱做做样子,根本没有用,到头来还得我们农民自己再掏一遍钱。”这是一位大爷说的。当听完这句话后,震惊之余更多的是对当地政府政策不到位的愤懑与失望。问卷统计显示,农民们最想让政府提供的不是飞防植保等用机械来减轻农民负担,而是想让政府能够把田地里的秸秆打捆带走再利用,而不是把它放在田地里既浪费资源又影响下一季作物生长。

自力更生,大农寻路
7月9日以来,阜阳小队陆陆续续的找了几个大农做农业经济情况分析。他们也都很热情的与我们交流,丝毫没有因我们占用他们的时间而有不满。他们大规模的承包土地有的是因为村里的人打工没时间种,有的是别人的带动,虽包地规模有大小,但大多是通过私人努力打听相关包地消息再卖给私人,政府的参与指导很少,也很少对大农户提供相关补贴。可以说大农户的生存是自力更生了。虽说近几年小麦、黄豆产量不佳,但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一些大农户的收入也还算可以。若由政府的指导与帮助,那大农户的发展前景一定会很广阔。

农业生产状况是民生之本,在我国贯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今天,在我国经济发展呈现一派繁荣的今天,在世界贸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一国的农业经济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应该使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发挥作用。帮助小农,引领大农,共同致力于农业经济的繁荣,为我国经济发展助长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