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首页】

学工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工动态 > 正文

【经管先锋“三下乡”】三顾情深,五赠薪火,助乡村再度腾飞希望

日期:2019-07-10  作者:吕洋  编辑:吕洋      点击:

本网讯(经济管理学院 文/陈诚 图/陈子萱)传承志愿精神,播撒希望之种。79日,安徽师范大学“一缕阳光”赴芜湖县区“基层教育扶贫、社区智慧养老”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团队一行时隔一年再至芜湖市繁昌县平铺镇新林社区开展支教活动,与当地儿童连续第三年共度这个炎热而又难忘的假期。

漫漫百里长路,满载希望之路

79日上午,团队经转三趟车次,历时三个小时,最终到达新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并立即展开工作。安徽师范大学新林社区支教项目自2015年起筹备,2017年正式开展,至今已是第三个年头,历经三届队员,接触当地百余儿童。团队所在协会自2015年与新林小学合作设立奖助学金起,已连续五年对学校优秀学生进行资助奖励,累计资助奖励20人,总金额超过12000元,资金来源均为每年义卖所得。团队本着育人育才、德才兼修的原则,在当地儿童的校园学习之余,利用暑假假期向孩子授课、与其交流,加强巩固校园学习成果、帮助拓展新视野新思维。从市区至新林需驱车步行近百里,对于外人前来不过是数小时的“舟车劳顿”,对于里面的孩子走出去而言,却可能是一个“蜀道难”的经历。漫漫百里路,是一条满载希望的路,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希望,对于队员们而言,这是锻炼自我、助力成就山区少年梦的希望。

掠来一缕阳光,折射昔年今日

昔年已逝,昔人犹在;昔人已去,昔情犹存。任时光流逝,旧人仍心系此处。自去年起,“老队员”便在队伍里或多或少存在,他们有的来了两年,有人已是第三次来,与部分孩子是老朋友。即便是未能如愿前来的前任队员,他们的室友、同学、身边人也相继接过希望的火种,接踵而至。在今天的“破冰行动”见面会上,一部分孩子率先匹配到往年旧友,大部分的孩子跟在了看似陌生的哥哥姐姐身旁。一位队员翻出去年带过身边孩子的人的照片,也是他的室友,向他问道:“这个大哥哥你看看,黑黑的那个,还记得他吗!”“记得!”简短的两个字回答,无形间拉近了两人的距离,相互间交流也逐渐多了起来,“他和我就住在一间屋,今年让我来看你……”。类似的场景接连出现在见面会所在会议室,即便完全陌生的几对,也被活跃的气氛所打动而“破冰”成功。

缤纷七彩童年,青春你我共度

他们的今日即是我们的昨日,我们的今天或许也会成为他们的明天。因为这样的原因,支教团队来到这里。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成长,度过温馨而愉快的时光。今天团队在“破冰行动”取得满意结果后,紧接着在新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进行了趣味活动,在队员们的逐一自我介绍之后,大家开始了互动游戏,其乐融融,将流逝的时间远远抛之脑后,以至于觉得下课铃声竟来的太早。志愿者们与孩子们有着相同的成长阶段他们已失去的而孩子们正经历的童年,他们要为这些份的童年增添缤纷色彩,他们也希望为孩子们美好的未来——宝贵的青春而添砖加瓦。

三顾情深,五赠薪火,助力山区儿童实现梦想。教育是山区儿童实现阶层流动的根本途径,志愿者每年的支教活动无法彻底改变乡村教育,因此仍需政府、社会各界的多元支持、多方协作。可以看到的是,基础教育在硬件设施方面已相对完善,最缺乏的仍是最重要的师资力量与文化氛围,良好的教学器材与授课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只能起到有限作用,需着重投入的还是优秀教师资源与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优质的教学服务加浓烈的文化氛围将使各地区的孩子显著缩小教育质量差异,帮助他们距离走出去的梦想更进一步。在未来,在对地方教育的更大力度的投入下,乡村教育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山区孩子的前途也会更加光明。孩子们的一天天茁壮成长、一年年的努力进步,是支教团每年得以坚持的不懈动力,支教传统将继续传递下去,支教精神将继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