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首页】

学工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工动态 > 正文

【经管先锋“三下乡”】经管学院赴芜湖采摘业及食品产业骑行调研团队:走进采摘园,调研产业现状

日期:2019-07-10  作者:吕洋  编辑:吕洋      点击:

本网讯(经济管理学院 宁丹丹/文 刘悦悦/图)为了解如今采摘产业的现状,78日,安徽师范大学经管学院赴芜湖采摘业及食品产业骑行调研团队走进了位于芜湖市南陵县的小刘有机水果采摘园进行实地调研,探访以大棚种植为主地区的发展情况。

初入采摘园,满是大棚排排列

现如今的大棚养殖其实已经逐渐被智慧采摘园替代,智慧采摘园通过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逐步实现了智能施肥、智能检测植物生长情况和自动采摘技术等。但是,由于智能设备的昂贵和未完全普及,目前70%的采摘园仍采用传统种植方式。大棚本身的易摧毁性、不稳定性给植物的生长带来了安全隐患,同时,大棚的密闭性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在冬天可以防止水果冻伤,但在夏天棚内就等于是天然火炉,导致水果采摘的环境过于炎热。

小刘有机水果采摘园是芜湖的中型采摘园其中之一,主要种植草莓、西瓜、葡萄和香瓜等水果,为队员的时间活动的展开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早上八点,调研团队来到了南陵县的小刘有机水果采摘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一个个整齐排列的大棚,我们虽然看不到现在里面种植的具体是什么,但通过大棚映射出来的葱葱郁郁,彰显着里面正生长着盎然的生机,那是辛勤劳作的阿姨叔叔们最光荣的成就。细看之下,队员猛然发现每一个大棚都被编上了号码,衬托的一切都是那么的井然有序。

遍访采摘园,辛勤劳作汗直流

调研团队在队长刘悦悦的带领下,对每个大棚进行了解。经过观察完整个采摘园,目前采摘园中主要种植了两种水果:西瓜和香瓜。走在大棚边的小路上,由于小路很窄,上面杂草又多,我们直接走已是不易,更何况采摘人员还要手提满满一筐的水果,那肯定会是颤颤巍巍的,尽管可能他们早已经习惯了并已经掌握了其中的技巧,但还是让人心疼。特别是当一箩筐装满了水果时,看到阿姨咬着牙提着的时候,队长刘悦悦就主动提出要帮阿姨一起提着,阿姨只是笑笑,嘴里说着不用不用,这一刻是心酸的。

在途中,队员谢芙蓉突然大叫道:“啊,有蛇!”,这一突发情况让大家乱了方寸,匆匆忙忙向前跑去。逃离后,队员祝徐回忆后说:“那好像还是一条三角形的蛇”。据常识而言,三角形的蛇是有毒的。这里的工作环境是那些工作人员生活的地方,而这种突发情况在他们看来可能已经见怪不怪了,但危险却还是时时刻刻潜伏着,让人担心。

访完采摘园,采访阿姨感慨多

在参观完整个采摘园之后,队员宁丹丹对当时正在采摘的阿姨进行了短暂的采访。根据采访了解到,小刘有机水果采摘园已经经营了六七年了,阿姨笑呵呵的说这六七年也没有遇到什么大的困难,只有夏天时大棚里太热了。当时,队长刘悦悦和队员宁丹丹尝试了进入大棚进行采访,可当走到深处再出来时,刘悦悦感慨道:“进去一趟感觉就像蒸了个桑拿”。可是对于夏季这就是这些采摘人员的常态,也是他们必须要忍受的。阿姨在说到一件事时,露出了落寞的神情,原来是因为之前倒了两个80米的大棚,里面的水果都被压坏了,这可是他们一点一滴的汗水浇灌而来的果实,阿姨说起时也是满满的心疼。而在水果的销售方面,通过阿姨的叙述了解到像草莓一类的水果一般是顾客上门购买居多,但像西瓜和香瓜都需要自己拉到芜湖市里去卖,香瓜是和商家有合作的,西瓜只能是自己卖,所以每年都还需要一趟又一趟的去售卖水果,一旦销量不好还可能会因为水果变质而带来亏损。

安徽师范大学经管学院赴芜湖采摘业及食品产业骑行调研团队的此次调研在较短的时间里充分反映了现如今大多数采摘业的现状,可能在环境上存在一些偏差,但整个运营模式是不会改变的。大棚采摘现如今还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难有待解决,这需要科技的不断进步,需要政府部门的帮扶,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