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经管学院 沈雨薇)小雨濛濛,微风习习,持续高温的芜湖市区终于败下阵来——今天,格外的凉爽。经过中午的休整,9日下午,安徽师范大学“一缕阳光”赴芜湖县区“基层教育扶贫,社区智慧养老”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团队的志愿者们没有因为出行的不便而打退堂鼓,而是更加坚定地走上了漫漫支教路,准备为孩子们辅导功课,开展“志愿小课堂”的活动。
“老师,那这题是不是考虑它的奇数情况呢?”
“I get up at 7 o’clock.”
“我认为这一题应该这样做······”
小小的质疑声、读书声以及讨论声偶尔从安静的教室里传来——这里就是牌楼社区的辅导教室,一群带着红色绶带的志愿者坐在孩子们中间,正在为他们解决问题。令志愿者们感到欣慰的是,孩子们非常安静认真,手中的作业仿佛一幅精美的作品:他们用心琢磨着,用脑思索着。在这样浓厚的学习氛围下,志愿者们也被深深地打动了。他们有的拿出札记本做着记录,有的在准备讲课的内容。教室里静悄悄的,无论是小朋友还是志愿者,每一个人都沉醉在学习和工作的海洋里。

列宁说过:“仔细是为了更好地工作。”所以劳逸结合才能更有效地学习。在学习之余,志愿者给孩子们开设了“志愿小课堂”。课上,小老师会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孩子们科普一些小知识。今天,小老师给孩子们带来了关于“新中国军装的演变”的知识讲座。军装是一位军人外在威仪的表现,同样也是一个国家国威的象征。随着历史的变化,中国国防实力的不断增强,军装也在发生着变革。起初,中国人民解放军身穿草绿色衣服,头戴解放帽,佩戴金属帽徽和布胸章;经过第二次变革,军装分军种、分男女穿着不一样的军服;后来,军装分为常服、礼服、训练服,服装的用途多样且分类明确;在经过第七次变革后,中国军队的军装拥有了顺应国际潮流、添加中华民族和人民军队的特色元素的“07”式军服。从解放帽到列宁服,从分类单一到种类多样,从功能性弱到功能性强,每一代军装都是一种情怀。听到这些,孩子们都放下手中的事情,跟随者幻灯片放映的步伐,了解着帅气的军装的“前世今生”。但是光说不练可不行,小老师还给孩子们准备了知识抢答竞赛,一只只高举的小手让志愿者们看到了孩子们对表现自我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渴望精神。“志愿小课堂”结束后,孩子们与志愿者一起观看了阅兵仪式的视频,孩子们都被军姿的整齐所震撼,惊呼不已。有一位小朋友还悄悄告诉志愿者们,他的梦想是当一名军人。

“少年兴则民族兴,少年强则中国强。”弘扬爱国精神,培养爱国情怀,这是志愿者的责任,也是志愿者的使命。“基层教育扶贫,社区智慧养老”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团队将爱国教育从基层抓起,通过有趣的课堂教学和知识问答传播爱国正能量,教育孩子用正确的方式爱国。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防力量的增强,综合力量的提升,中国正高耸于世界之林。正值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更应该让偏远社区的孩子树立正确的爱国观,认真学习科学知识,坚持不懈,努力奋斗,迎难而上,不向困难低头。志愿者将用微薄之力,使这些成长于青瓦石阶间的小红花茁壮成长,竞相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