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经管学院 陈巍/文 王宇童/图)四十年前小岗村首创土地大包干制度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当初“吃粮靠供应,花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小岗村也逐渐有了崭新的面貌。为一探小岗村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沧桑巨变,2019年7月7日安徽师范大学经管学院赴凤阳小岗村农业产业链调研团队深入小岗,实地采访参观了当地的金小岗农林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对当地农林产业发展现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科技,创新,发展
杨总告诉记者,在该培训基地传统农业已基本被淘汰,更加注重现代农业和科技农业相结合,与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农林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徽科技学院等院校深入合作,建设有大型组织培养和育苗工作实验室作为其科研基地。真正实现用创新推动发展,将理念运用到实践。
除此之外,金小岗大力投入组培育苗,切片分化(育期短,结果快,便于销售),其中以樱桃,树莓,蓝莓车厘子等为主要经济作物,市场较为广阔,利润也比较可观。
同时种植研发接骨木,据杨总介绍,这种叫接骨木的植物兼具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优良树种,耐寒耐旱,适应性广,观赏、药用、食用价值极高,不仅能作油料植物栽培,还可防风固沙,绿化环境。

前路漫漫,上下求索
“12年公司成立之后,政府虽然给予一定帮助,但投入过大、地租过高等问题导致资金供给压力仍然很大,同时农业科技产业链发展也存在着困难和弊端。”杨总说道,产业链延伸不长,产品附加值较低,经济效益无法持续增加;一般是薄利多销,主要销售方式是网络销售和内部销售,无其他渠道,商品一般以直接销售为主,无加工和包装前期;投入成本过高,投资回收效益时间延长。还有社会治安、后期经营管理(经营成本和采购成本)等问题同样不可忽视。因此虽然金小岗年收入较为可观,但净利润仅有三分之一,而主要成本用于租用土地、道路设施建设、土地改良和人工等方面。
随后记者问到杨总对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的感想,他回答:政府支持力度大但落实程度不够高,而农业处于深水区,发展压力和风险较高,加之越来越高的市场饱和度,农业发展的阻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只能不断创新,用特色打开市场,用景色吸引人群,用本色留住顾客。大力发展旅游业,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科技、健康、高效、安全农业模式,促进现代科技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

“金小岗”,“今小岗”
之后杨总带领记者参观了几个大型育苗实验室,又深入果园,亲身体验了一番采摘的乐趣,油葵,树莓,海棠等随处可见,站在这片原本并不肥沃的土地上,吃着酸甜的果实,看着这些茁壮生长的各色植物作物,仿佛看到四十年前那个注定不平凡的夜晚,这一声惊雷震醒了这本沉睡的大地,小岗村一个小土坡上的小山村一夜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从大包干的红手印,到土地确权的红本本再到三步走的分红利,小岗村用烙在骨子里的敢闯敢试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终于闯出了一条小岗人的金路子,如今,金小岗仍任重道远,小岗村也前路漫漫,唯勤能丰,唯创能新,唯闯能赢,新时代的小岗人势必要以宝贵的小岗精神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播撒新的希望,不断书写时代改革与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