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经管学院 张文清/文 王宇童/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农科院召开的座谈会上指出:“农业出路在现代化。”7月7日,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赴凤阳县小岗村农业产业链调研团队走进“中国改革第一村”——小岗村,为深入了解小岗村农业现代化进程走访当地居民。
小岗村作为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之一,在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敢为人先,经历了由土地制度不完善、农业设施落后到土地确权、农业产业化的转变。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三农问题”作为中国改革的焦点问题之一,更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心系农民的中国共产党记挂的问题,也是热爱小岗土地的小岗村村民关心的问题。

当地村民在接受队员采访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农业是我们国家的根本,”将一生的热情都贡献给小岗土地的徐爷爷这样说道,“农村人口走向城镇化短期内仍然无法实现,农业在近一二十年仍将占据主要地位。我们国家是人口大国,只有农业自给自足,社会才能稳定。”

在劳作的小岗村民
当地农民告诉记者,为了推动当地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小岗村在去年推行了新的土地制度,提出“小田变大田”。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耕地零碎化、劳动力不足、耕地水利设施欠缺、土地流转受阻等一系列问题。小岗村还建立了生态农业创新区,在农业生产实践的同时,兼顾了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调整了农业结构,发展了现代农业。
“但农民只靠种地是翻不了身的。”徐爷爷又说道,“仅仅发展农业是不够的,工农商要联合起来。小岗现在缺乏的就是工人,没有企业,只靠农民自己辛苦种地干生产,收入肯定不多。”
从1978年小岗村村民按下红手印将土地分田到户开始,小岗村在实现农业现代化道路上的探索从没有停止。小岗村的土地制度经历了无数次变革,但要完全实现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需要将工业、农业、商业相结合,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扩大产业链,推进农业产业化,同时可以利用“小岗”的品牌优势,发展休闲农业,充分利用小岗的人文资源。只有走工农商结合的道路、推进农业现代化,小岗人民才能真正走向小康。

夜幕下的小岗村
这已经是改革开放的第四十一个年头,在这四十多年间,小岗人民将敢闯敢试、艰苦创业的“大包干”精神贯彻到底,在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奋勇向前。在小岗村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连满足基本温饱都成问题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永不变的是小岗人民“求变”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