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经管学院 尹涵/文 倪培森/图)为了进一步了解六安瓜片在当地的发展状况,2019年7月8日,在曾女士的带领下,安徽师大经管学院赴安徽三地“微经济 微人物”调研团队六安分队到达六安瓜片电商运营中心,探寻六安瓜片的包装和销售艺术。

六安瓜片俗称“水上漂”,徽六瓜片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曾雪鸿告诉团队,它的水分含量很高,不像铁观音之类的揉制而成的茶叶,生产六安瓜片没有揉制这一工艺,它主要有采摘、扳片、杀青和烘干四个步骤,并且需要当天采摘当天制作完成。
曾女士向团队介绍六安瓜片的包装流程,以及这些年来六安瓜片在包装工艺上的改变。六安瓜片的生产实现了从手工生产到包装机械化的转变,自动称重,自动包装。在电商平台工作的有60多人,分为京东组、天猫组、财务组、文案组等。公司曾经获得了“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等多个荣誉称号。六安瓜片的包装也由传统的红色和绿色变成了今年的蓝色,且采用了与之合作的广告公司的图案策划,其中它的包装上融入了徽六制作工艺中典型的“拉老火”程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理念 logo,整个图面配置灵活。此外,为了让消费者的茶叶口感保持一致,徽六公司只有在凑够一定数量的茶叶配成同一等级后,才会向消费者出售。

“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六安瓜片自古就闻名遐迩,受国人喜爱。清朝时期,就已经将六安瓜片定为“贡茶”,珍贵万分,慈禧太后十分珍爱此茶。曾女士向我们分享着她所知道的六安瓜片的故事。相传,六安瓜片是麻埠祝财主因取悦袁世凯炮制而成的,为了使袁世凯满意,他雇佣当地有经验的茶工,专挑春茶的1~2片嫩叶,精心炒制、烘焙而成,最终获得了袁世凯的赞赏。
但是,并不是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将六安瓜片种到极致。曾女士谈到,四川茶由于土壤和温度等各方面的原因,青草气味种,口感较苦,而六安地带土壤湿润,土壤酸碱度适宜,温度和气候都比较适合六安瓜片的种植,正是这种独特的茶属品种、独特的地理环境、独特的加工工艺造就了六安瓜片独特的口感和品质。

在谈及政府对六安瓜片的影响时,曾女士对政府的作用作出了极大的肯定。“政府在前几年六安瓜片的恢复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她说到,政府让六安瓜片参加了博览会,并且获得了一些荣誉,让六安瓜片的市场变得更加广阔,而现今,政府更加重视品牌建设,所以它每年都会转出一些资金用来开展一些茶叶的相关展览会,例如北京上海的茶博会、对外的推茶会等等。
当团队队员问及六安瓜片在市场销售的遇到的问题时,曾女士回答到,有些茶叶市场中的问题是允许存在的,例如许多市场中的茶叶是代表不了它们原来的品质的,但是政府并不会因这些问题而采取一些政策,明令禁止生产商生产销售。有需求才会有市场,有些人对茶叶的要求并不高,他们只是为了提神,但正是他们在生活中的消费才扩充了六安瓜片的茶叶市场。她指出,六安瓜片不像安吉白茶、铁观音等茶叶,因为涉及范围小,政府更易于将它们规范化,但是六安瓜片涉及到26个的乡镇,使用的群众范围太广,政府难以规范化处理。同时,曾女士也指出,存在问题就要去反复地总结反思,尽量减少这种问题的发生,这样才能让六安瓜片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现在的大部分大学生都比较喜欢喝饮料,很少有人喝茶叶。”曾女士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和顾虑,她认为,茶叶能够缓解疲倦、提神益思,这些作用是饮料所不能代替的,所以她希望有更多的大学生能够真心地爱上喝茶,爱上六安瓜片。
这次在电商运营中心的采访,加深了团队对六安瓜片在包装与销售上的认识,同时也反映出茶叶销售存在着的年龄上的限制。青年大学生要加强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承意识,加大对六安瓜片的宣传力度,让经典永流传,让茶文化永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