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究政策驱动下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解析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企业实践与行业难题,7月 2日,安徽师范大学经管学院赴芜湖市开展政策驱动下芜湖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实践调研本科生实践团队前往芜湖清能德创电气技术有限公司开展深度调研。

全景探访:企业发展的坚实足迹。在企业负责人引导下,团队参观了展厅与生产线,直观感受到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韧性:成立于2018年的清能德创,专注于人形机器人“关节神经”——伺服系统的研发生产,28亩厂区内建成2.5万平方米智能化基地,全自动化生产线年产能突破50万轴。这一组数据背后,是企业对“十四五”规划“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要求的践行,也为团队提供了观察产业升级的鲜活样本:通过实地记录智能生产线的运转效率、测试体系的精度控制,团队具象化理解了“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实践路径,为后续对接国家政策储备了第一手案例。

产业对话:行业发展的深度剖析。访谈环节中,团队成员结合前期的调研内容,向企业负责人提出了一系列相关问题。通过与企业的深入交流,调研团队不仅清晰地了解到企业在产品体系构建、市场拓展布局等方面的战略规划,更切实感受到当前行业在技术突破瓶颈、产业链成熟度提升、国产替代推进等层面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同时,团队还聚焦政府政策支持效能、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等核心议题展开了热烈研讨,力求从多个维度为芜湖市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升级发展以及相关政策的优化完善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调研思路。

实践感悟:产业升级的方向与动力。通过本次实践调研,团队深刻感受到了芜湖人形机器人产业在技术攻坚与产业突围过程中所展现出的蓬勃活力。实地探访不仅让团队见证了企业在核心部件研发、市场场景落地等方面的创新突破,更在对产业链协同困境与政策支持效能的研讨中,明确了产业升级的痛点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智能制造加速推进的时代背景下,调研团队坚信,芜湖人形机器人产业将以技术迭代为引擎、以政策协同为支撑,不断突破国产替代瓶颈,为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数字动能。实践团队也表示,将以此次调研所得为基础,持续追踪产业动态,为“制造强国”蓝图的绘制贡献青年视角的思考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