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经济管理学院 文/张玉玲 沈雪仪 图/储谟娟)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六安瓜片的发展现状,经管院赴安徽省四个地区“微经济,微人物”调研团队马鞍山队于7月1 日对六安瓜片的创始人邓先生进行了采访。
“我们这个合作社由四十多位农户组成,我们会及时的把一些优惠政策啊反馈到他们,但是他们采摘的茶叶一定要符合我们的标准。我们会把所有农户采摘的茶叶收集进来,进行精加工,推向市场,农户完全不必担心他们的茶叶销售不出去。我们凝心聚力就是为了降低风险共同将六安瓜片这块牌子给继续传承下去。”邓先生如是说。他是一位世代相传种茶的老农,也是一位渴望传承,打造出六安瓜片的新辉煌的茶叶合作人,更是一位为了带动广大茶农收益的增长和降低风险的好心人。

由于这里山峦叠嶂,平地较少,每家每户都有好几亩的茶园,所以乡民们的收入来源也主要来自茶叶种植。但是个体经营下,容易造成产品很难推向市场、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弱及获取市场信息较慢。为了让六安瓜片的品牌能够继续传承下去,也为了让家乡的老农们能够得到稳定的收入,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六年前邓先生拿着从亲戚朋友那里借的钱、从银行贷的款以及政府的补贴成立了这个合作社。为了让大家能够信任自己,邓先生一边挨家挨户地跑去跟长辈们去沟通;另一边为了获取到最及时的市场信息,邓先生开始对全国各地的茶叶市场进行调研,十天半个月不着家是常有的事。但是不论每年的收入如何,邓先生都会按时支付给农户和工人们的工资。就这样,点点滴滴的信用积累,成就了合作社今天的规模。邓先生还表示如今的合作社,不论是合作社的领导人还是农户,收入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当然,任何事情发展的过程都是喜忧参半的。由于茶叶产品的种类不同,茶叶相关生产机械的功能简单,合作社每年的茶叶挑拣和烘焙都需要大量的人工费用。传统种茶技术单一,产量较少,造成大量人员出外打工,很多的种茶工艺也逐渐消失。另外,请来挑拣的工人技术落后,使得茶叶的挑拣分类占据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当前的合作社发展已然不能满足六安瓜片的发展规模。传承的路上尽管会遇到很大的风雨,但是以邓先生为代表的茶农们依然对未来充满信心。由于合作社的茶叶大量以手工为主,重品质,因而他们的产品深受市场的欢迎,不仅在国内各地热销甚至远销日本、马来西亚等地。此外,为了扩大规模经济效益,邓先生的合作社正在准备下一步发展成家庭农场,以进一步扩大生产。
一人富不能称之谓富,众人富才是真正的富。邓先生在自我致富的道路上不仅实现了自富还将乡民们的共同富裕和茶文化的传承融合在一起。一次实践,一次采访,让队员们走进了这些朴实而厚重的人。未来的生活还很长,只有不断创新,坚持合作与服务才能续写更加精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