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经管学院 娄雪琪)7月19日,入伏第一天的热浪并未击退经管学院赴黄山市调研徽州农舍团队走进大山深处、调研社情民意的热情。今天的目的地,是距离长潭村驻地五公里的洽舍村吕家舍。
一进村,学生们就对这里恶劣的环境吃了一惊。斑驳的石道、破败的瓦房、陡峭的山壁,村里到处张贴着防治自然灾害的预案以及村民逃生路线,这样的情景让极少深入大山的学生们不由得心头一紧。

“你们从哪里来的大学生?这么远的路,步行过来的?”
刚过洽舍乡丰乐河的便桥,学生们的出现就引起了桥边乘凉村民的注意。相比较于他们手中的问卷,统一的穿着以及衣服上的文字的吸引力更甚,这个偏僻的小村组似乎已经多年没有大学生的驻足。“你们从哪里来的大学生?这么远的路,步行过来的?”村民们的好奇心随着这个问句打开了窗口。听说同学们从芜湖专程来到黄山市,不为游历世界闻名的景点,只为深入偏远落后的山村,了解这边的旅游发展现状、村民的旅游发展意愿,吃惊之余,村民表示出了更多的理解与感动。这也为经管学院赴黄山市调研徽州农舍团队,注入了强心剂。毕竟,当地村民的支持,才是对青年学子的价值最大的支持与肯定。

“我们这里发展旅游,难诶!”
随着调查的深入,村民们逐渐敞开心扉。抛弃客套话,给前来调研的学生们说起了自家的难言之隐。“我们这里发展旅游,太难了!以前也不是没想过,可是一到汛期,河水一涨,半个村子都泡在水里。房子质量不行不说,路更是滑得吓人!乡里也派人来修过,但是自然环境在这,真的没办法。后面的山也不牢靠,村里大部分人家都被山洪冲毁过。”然而,面对这样的境况,当被问及是否愿意为了旅游业发展进行集体搬迁,年迈一些的村民还是表现出了不情愿的神情。“住了一辈子了,就觉得自己家好,再破再穷都是自己的家。”学生们只是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这件事,在大学生心中,一直都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但真正下到基层他们才知道,这并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就能动员、能解决的事。每一个决策到最末端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其中夹杂着复杂的情感、人的感性、互不相同的价值观以及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这才是真正的社会,同学们渐渐理解了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体察民情、了解社会,摆脱幼稚简单的愤青式思维,用更加广阔的眼界面对大千世界。
“不打扰不打扰,爬这么高就为我这一户,辛苦的是你们。”
在吕家舍的最后一户访谈,要爬到几近山顶的地方。平时体育测试都抗拒的同学们,都坚持着爬上了山。敲开老伯家的门,老伯脸上露出吃惊的神情:“平时几乎没人上来的,太高了。爬这么高就为我这一户!”听了这话,调研团队的疲倦被冲刷了大半。毕竟,被调研者的理解与支持,就是我们工作和活动最大的动力。临走对老伯的理解与配合表示致谢时,他说:“不打扰不打扰,辛苦的是你们,大老远的跑来了解我们的意愿。”这一刻,舟车劳顿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这一份支持,才是学生们前进的动力。

吕家舍之行虽短,但对队员们而言收获却是最多的。大家纷纷表示,这才是深入的调研:去了解民间疾苦酸甜,修正自己的刻板印象,为理论寻找坚实的实践与事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