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经管学院 文/戴阳阳 图/周星雨)七月二十日这天,经管学院赴安徽四地“微经济,微人物”调研团队歙县分队展开了第五天的社会实践,这天的任务安排是参观歙县博物馆,在把握歙县历史渊源的同时,以便让学子更进一步了解歙砚的悠久历史。黄山市依旧是一连多日的高温天气,地表温度甚至高达五六十度,尽管太阳强烈炙烤着大地,队员们依旧顶着烈日出发了。

在经过漫长颠簸的车程后,队员们来到了位于新安碑园内的歙县博物馆,进入碑园,俨然是一派园林的别致,镂窗拱门嵌于白墙之上,亭台楼阁隐于绿荫之中,小桥流水,飞檐翘角,依傍着青山绿水构成了一副美不胜收的胜景。另有古树参天郁郁葱葱,盘山小路曲径幽幽,入园有一处名曰“太白楼”,据说李白曾在此喝酒,故得此名,这里也是徽墨歙砚的售卖点。小路依着山势盘旋而上,队员们沿着小路拾级而上,每走一步都是小心翼翼,队员们一步步向山顶攀登,院落也是一环扣着一环,到达的每一处都有不同的景,山间行人稀少,一路沿着小路上来除了队员们再没有遇到过其他人。随着山势的逐渐攀高,清晰地感受气温的逐渐降低,最初的焦灼浮躁感也渐渐为山间宁静的气氛所感染,歙砚博物馆主要还是因为陈列着《余清斋》和《清鉴堂》两套帖刻而驰名,《余清斋》分正篇和续篇,包括
十七帖、迟汝帖、 兰亭序、 乐毅论、 黄庭经、 伯远帖、 中秋帖、积时帖、 千字文、 鸭头丸帖、明远帖等;《清鉴堂》包括澄清堂主帖上下卷等,另外有珍贵的碑文石刻就如天女散花般散落其中,行书、草书、隶书、篆书、楷书字体一应俱全。
从歙县博物馆正门进入到拾级而上的各色小院落,皆透着徽派建筑一贯的古朴风格,伴着山间的阵阵凉风,队员们皆感受到了古朴徽州的独特韵味,其后在树荫下队长带领着队员们展开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学习,伴着山间夏日特有的阵阵蝉鸣和徐徐凉风,队员们立志在新时代的大环境下,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青年提出的高标准和严要求。

下山的一路队员们带着更加轻松畅快的心情继续踏上新的旅程,从新安碑园走出已是临近日落时分,恍然间有种“山中方七日,人世已千年”的错觉,走出新安碑园,眼前是一座连接河两岸的大桥,当地人称它为太平桥,此时桥上车来人往,伴着夕阳穿过大桥,这个时候也是太平桥人流量和车流量最大的时候,城市的人都赶在归家的途中。站在桥上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河面波光粼粼,几支小舟停靠在岸边,随波摇动。
队员们在经过了一天对于歙县博物馆的走访以后,踏着夕阳投下的剪影结束了一天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