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经济管理学院 文/郑金芝
图/周浩宇)“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所谓书法,是性情的发散和表达。千百年来,洗砚,磨砚,挥毫,行云流水的动作中体现出中华民族自信大方,开放包容的文化姿态。隶书,行书,楷书各种字体各有特色,于宣纸上演出一幅活灵活现的人生舞台剧。因此,7月20日,为了传承书法文化,培养孩子们的中华情怀,安徽师范大学新雷锋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来到了芜湖市繁昌县新林村开展了“执笔写就中华字,挥墨铸就中华情”的实践活动。

活动中,首先由队员们的志愿者为孩子们上了一节书法课。通过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事迹,小朋友们不仅对书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精神有了深刻的体会。接下来,队员们的志愿者又进行了防止肺结核病的宣讲。生动有趣的视频和激烈的有奖竞答将教学化古板为灵动,将知识化有形为无形。
在书法课堂开始之际,志愿者老师首先提出了三个关于书法的问题引入课堂,孩子们高高举起他们的手臂,脸上洋溢着渴望的神情,嘴巴紧抿好似势在必得,但眉毛微蹙又透露出他们紧张焦急的心情。

为了更深层次地让孩子们了解各大书法字体的区别,志愿者老师向孩子们展示各种字体的“水”字,并让孩子们在纸上认真书写后上台展示。老师循循善诱,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原本学生们可能感到枯燥的课程在老师口中用生动的语言和灵活的表达变得丰满而立体,课堂的氛围也逐步活跃。学生颔首握笔,或沉思,或呢喃,笔杆的律动带起墨色云烟,一幅幅书法作品悄然完成。
书法家王羲之刻苦练字的视频使课堂氛围走向高潮。借大名鼎鼎的书法家拥有了人前无尽的崇拜和赞扬,在人后又付出难以言说的苦痛和努力的故事,志愿者向孩子们传达了每一个华丽的转身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心酸往事的道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队员们可能不会成为王羲之那样的大家,但是只要队员们刻苦努力就能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做出成就。”一位学生在课后的感悟分享中如是说到。

小朋友们在此次的课堂中不仅了解到中国书法的丰富多彩和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也在学习书法大家的事迹后体味到只有勤奋刻苦的努力才能迎来华丽的蜕变。队员们此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在更广阔,更深层的程度上将中华文化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传统的种子播种到学生的心中。短期的支教活动可能无法根本改变现在书法的现状,但潜移默化中,队员们激发了他们追求心中梦想和追梦的动力及决心,这便是书法的魅力,这便是支教的魅力。